中國傳統社會的救災:供給阻滯與演進

第一節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變遷的周期 第五章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的阻滯 二、中國傳統社會救災中的尋租行為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叢書名: 農業經濟史叢書
平裝: 28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9155572
條形碼: 9787109155572
尺寸: 20 x 13.8 x 1.6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李軍男,1976年生,山東萊陽人。2004年於首都師範大學經濟史博士方向畢業,獲歷史學博士。2005年進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出站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史、災害史、隋唐五代史及農業經濟管理等。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農村觀察》、《中國農業經濟評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要論著有:《歷史視角下的三農》(聯合主編)、《中國農業經濟史綱要》(聯合主編)、《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副主編)等。
本書照片是筆者2010年在四川進行調研時,由四川省畜牧局張安福先生拍攝於新北川縣城,特此感謝!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社會的救災——供給阻滯與演進》:中國自古而來氣候多變
、災害多發,對以農為本的傳統國度形成巨大的衝擊。傳統社會的政府為了
應對頻發的災害,基於“災異天譴論”與“重農”理論的思想體系,創建了
豐富多樣的救災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是保證我國古代社會長期延續的重
要原因之一,即使與西方同時期國家相比,它也具有相當的先進性。傳統社
會的救災制度體系有著清晰的層級劃分,即政治救災制度與經濟救災制度兩
大類別。前者是以禳弭災害為目的的救災形式,主要包括祈禱、慮囚、自譴
、厭勝等類型,以往的研究對此關注較少,且將其視為迷信、荒誕不經的,
但實際它的產生有著合理的內涵,是一種基於“天人感應”基礎上的危機反
應模式,並通過這種反應來強化帝王執政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後者在救荒中
發揮著實際的作用。同時,無論是何種救災制度形式,在層級上都有著正式
制度與非正式制度,即政府與民間的兩種形式,兩者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相
轉變的。
中國傳統社會的救災制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王朝的發展演變格
局類似,也有一個變遷的周期。這一周期在不同的朝代、在古代王朝的演變
過程中呈現出一些具體的特徵。影響救災制度變遷周期的因素主要在於諾斯
悖論、路徑依賴以及當時的財政經濟狀況。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受到阻滯
的根本原因在於基於“委託—代理”理論形成的官員任免關係,它造成的體
制性矛盾影響了救災成效的發揮,成為救災中尋租的原因所在。救災過程中
來自政府、富民階層以及災民之間的利益博弈也是影響救災制度實施的重要
因素。
救災中除了制度性的救災外,技術救災也是一個重要範疇。技術不能僅
僅歸結於生產工具、工程興修,作物的引進也是技術變革的範圍,也是救災
制度的一種表現,明清以來美洲作物在中國救災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
其引發的生態後果也值得重視。
傳統社會的統治者是理性的政治人,這影響了救災制度的實施效果,它
的成敗關係到王朝的興衰演變。災害與國家起源、農民戰爭以及少數民族南
下等問題都與災害關係密切。自然災害影響著王朝的興衰演變。
《中國傳統社會的救災——供給阻滯與演進》由李軍編著。

目錄

農業經濟史叢書總序

摘要
第一章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中國災荒史研究的發展與趨勢
(一)中國古代對災荒的研究與總結
(二)20世紀以來國內學者災荒史研究進展
(三)海外學者中國古代災荒史研究進展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三、本書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基本架構
第二章 傳統社會救災制度建立的背景——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與災害
第一節 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
一、歷史時期氣候變化分期
二、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社會影響
三、氣候變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以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為中心
第二節 災害頻生的古代社會
一、災害概況
二、災害時空分布
三、災害等級劃分
四、災荒對社會生產的破壞
第三章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的供給與分層
第一節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產生的思想根源
一、天命主義禳弭論
二、樸素的唯物主義災害觀
三、重農思想體系
四、中國傳統社會救荒思想評價
第二節 中國傳統社會經濟救災制度與制度分層
一、經濟領域正式救災制度
(一)先事之政的發展演變
(二)災荒救濟制度的發展演變
二、經濟領域非正式救災制度
第三節 中國傳統社會政治救災制度與制度分層
一、政治領域正式救災制度
(一)災害祈禱制度
(二)反省六事制度
二、政治領域非正式救災制度
第四節 傳統社會救災制度層級之間的關係
一、兩者相互依存
二、兩者相互演變
三、傳統社會救災制度演變的內在原因與實質
第四章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的變遷周期與影響因素
第一節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變遷的周期
一、救災制度演變周期的斷代分析
二、歷史時期救災制度變遷的演進特徵
第二節 傳統社會救災制度變遷周期的影響因素
一、“諾斯悖論”的作用
二、路徑依賴的作用
三、財政實力的作用
四、政府救災制度變遷的經濟學解釋
第五章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制度的阻滯
第一節 “委託代理”的制度性矛盾
一、傳統社會救荒中的“委託—代理”制度
二、“委託—代理”機制的激勵與阻滯
三、傳統社會救荒中“委託—代理”機制的歷史評價
第二節 中國傳統社會救災中的尋租
一、尋租理論的概述
二、中國傳統社會救災中的尋租行為
三、傳統社會救荒中尋租行為的產生根源
四、傳統社會救荒中尋租行為本質評析
第三節 傳統社會救災制度演進中的異化——以人粟補官為中心
一、官爵為何成為位置商品
二、人粟補官的歷史演變
三、人粟補官的實際效用
四、人粟補官是爭名還是奪利
第四節 利益博弈對救災制度實效的阻滯
一、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二、政府與民間的利益博弈
第六章 中國傳統救災制度的一個案例——以美洲作物的引入為中心
第一節 農業技術救災制度的簡要回顧與思考
第二節 美洲作物引入引發的救災制度變遷
一、美洲糧食作物引進前的中國面臨的問題
二、美洲糧食作物的引進為何發生在華南
三、美洲糧食作物引進產生的制度變遷與績效
四、借鑑的經驗
第七章 自然災害與中國傳統社會的興衰演變
第一節 災害與早期國家的起源
第二節 自然災害與農民戰爭
第三節 自然災害與少數民族南下
第八章 結語
一、古代社會救災制度的經驗借鑑
二、延伸的思考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