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心態》由文津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楊淼,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雁過留聲》(中國文史出版社)、《紅樓擷趣》(上海古籍出版社)、《歷史七讀》(上海文化出版社)等。在《解放日報》《文匯報》《文學報》《中國文化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隨筆,部分作品入選各類文集,如1993——1995、1996——1997的《上海雜文選》,《1956——1996四十年“朝花”作品精粹》,《1949——1999五十年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2001——2002上海作家雙年選》等。多篇作品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閱讀教材和國小教材,如《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時文閱讀》《高中語文總複習》《中學生千字文讀本》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政通人和之夢
中國人的烏托邦
“大團圓”情結
難得“中庸”
千年遊俠夢
兩種英雄崇拜
《包青天》依舊賣座
“師道”的今昔
從“孔子學院”說起
第二章人格與功過
“史官”人格
漫談“孝道”
人性的困惑
西門慶走紅
“第三條道路”存疑
雜說“四大美人”
第三章智巧與道德
“智謀”的杞憂
“散沙”和宗派
“神仙”蹤跡何處尋
“纖足”的迷戀
第四章恕與妒
呼喚寬容
東西方嫉妒比較論
也說南人和北人
中國的看客
難治“健忘症”
生死的怪圈
第五章名位與風雅
閒話“官本位”
座次問題
為“附庸風雅”一辯
留名與賣名
“著作等身”與一本書主義
關於隱士
第六章義耶利耶
義利之辯
“財神”回歸
富人的形象問題
“金融補課”的疑惑
何方覓此一本書
第七章國粹種種
“國粹”與“國渣”
閹人政治
修譜熱與宗法制度
八股遺風
“麻先生”勝過孔夫子
新舊“五經”和飲食文化
“宮廷秘方”之秘
遠去的鄉情
第八章自尊與自卑
永遠的阿Q
“貞操”問題
從“鄭和下西洋”說開去
門外說畫
“野尻”風波
序言
心態,就一個人來說,其實指的就是心理狀態。人們常說,“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心態決定成敗”,可見心態的重要性。一個心態良好的人,無論他面對的是什麼樣的處境,都能很好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而以“中國人”這一群體作為“心態”的討論主體,就上升到了國民性的高度上。所以,一開始以“中國人”這樣一個話題來開展議論,確實感到有些誠惶誠恐,擔憂力不從心。因為就中國人的國民性這一問題,一是珠玉在前,正如余秋雨所言,已經有辜鴻銘、林語堂、柏楊這些高手做過相當精闢的議論,嚼別人已經嚼過的饃,自己也會覺得無味。二來是題目的範圍和內涵過大過深,無論從哪一處說起,都可以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大文章,而這樣的文章,是需要專家才能夠勝任的。因此,我在這裡就不再做高頭講章式的論述,而是以隨筆的形式,以較為輕鬆的筆調做些彈撥,興之所至,不拘一格,這也許對今天的讀者來說更增加一些趣味性。
其實,對於“國民性”的剖析,在前人那裡是很不同的。辜鴻銘的《春秋大義》、林語堂的《吾土吾民》,回護的成分顯然要多一點,而柏楊,則偏重嬉笑怒罵。著眼點不同,結論自然有別。
民族性格的形成,本來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世界性問題。中華文明產生在黃河流域這么一個不算太肥沃也不算太貧瘠的地方,這就使她從一開始便有別於生活在熱帶或寒帶的民族,有著更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中國的“國民性”問題之所以在20世紀初開始凸顯出來,成為一個話題,這與中國在近代以來的積貧積翳有關。
大概是太過古老的緣故吧,世界上的幾個文明古國到了19世紀當兒,幾乎都不怎么景氣,這也是歷史運轉的周期使然,或者就是所謂“事關氣運”。沒有一個民族能夠永遠保持它的蓬勃向上的勢頭而不衰。曾經的漢、唐時代,中國猶如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充滿著民族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可是高潮過後,仿佛就走上了一條“下行通道”。一些消極的東西,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澱下來的。到了近代中國,更是一度幾乎走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一些新的消極現象,比如魯迅所說的“西崽相”等等,也就應運而生。
歷史的運行是否真的有它的周期性,如果有,則又是一種怎樣的周期,這些我們都無法妄加揣測。民族性格的生成,有其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促成。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做些解剖病因的工作,盡其所能地使它恢復原本的健康。至於歷史的周期,那就是非人力所能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