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4805工廠(簡稱4805廠)是由英聯和豐船廠、江南造船所浦東分廠、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水運大隊龍華船舶修理廠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漁業管理處復興島船廠等4個單位於上海解放後合併組成的。
1995年11月派工程師赴俄羅斯學習某型艦艇的維修工藝。1996年初夏,修理KILO型潛艇要進廠塢修。亞洲最大的5000噸升降船台不久前在海軍4805廠建成,並已出口運往國外。
這座能承載淨重5000噸船舶(含排水量萬餘噸的空船)的升降船台,長150米、寬23米、高2. 4米;由13個主動平台、12個被動平台、52隻大型動滑輪架和數百米鋼軌等組成,全部鋼結構近2000噸,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九設計院負責設計。
海軍4805廠研製的“申佳”艦船艉軸端面密封裝置,通過了海軍裝備部的技術鑑定,已廣泛套用在海軍的多艘艦船上。
該廠研製的各型端面密封裝置,其耐磨性能優良,經500小時的台架試驗,測試其磨損量僅為0.02至0.03毫米。紀實船使用,其密封性能、熱穩定性和耐磨性能優良,實現了海軍艦船在嚴重震動工作狀態下,密封裝置無泄漏要求,符合海軍要求,海軍的用戶一致認為,“申佳”端面蜜封裝置,保養簡單、調整方便、壽命延長、使用可靠。
目前,該在為海軍建造的多艘千噸級油船上,也已使用這種端面密封裝置,並為爭進入國內船舶市場。
1998年01月29日,經上海4805廠科技人員兩年的努力攻關,一艘大型消磁船———南勤203船於1月15日建造完工,並正式交付使用。該船是目前我國科技含量最高的消磁船。南勤203船採用了德國西門子電氣元件和集成塊電路,中央集控室實現了電腦操作程式,可以自動控制航速和消磁系統。這套“全數字可程式序控制”電氣推進系統是首次套用到國內的水面艦船,在250小時的航行試驗中,203船完成了機電、觀通、導航、雷達等42項試驗,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船的實際航速達到16、8節,超過了設計航速16節的要求。
1980年至1982年,701所與海軍4805廠將4枚 C-801型多用途飛彈改裝到一艘024艇上,攻擊力大大加強。近年來,海軍還在該型艇上進行C-101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試驗工作。
歷史沿革
英聯和豐船廠原名英商和豐廠船塢,創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光緒二十六年與耶松船廠合併,為英耶松船廠公司所屬和豐船廠;民國25年(1936年)合併為英聯和豐船廠;民國30年太平洋戰爭發生後被日軍占有,易名日本三菱公司江南造船所所屬淑浦船塢;抗日戰爭勝利後,復名英聯和豐船廠。1952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下令徵用英聯和豐船廠;同年10月,市軍管會將和豐船廠移交華東軍區海軍艦船修造部;1953年1月,和豐船廠與江南造船所復興島分廠合併成立海軍修造船廠。江南造船所浦東分廠的前身是浦東恆昌祥船廠,民國26年被日軍侵占,改屬日本三菱公司江南造船所浦東工場。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國民政府接管,改名江南造船所浦東分廠,1953年1月與海軍呂梁山修理艦合併成立海軍流動廠。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龍華船舶修理廠原為美國海軍1117號流動修理船,民國35年從菲律賓抵滬後改名“麥克號”,民國36年定名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船舶修理廠;1951年10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呂梁山修理艦,1953年1月與江南造船所浦東分廠合併組成海軍流動廠,1954年11月併入海軍上海修造船廠。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所屬復興島船廠建於民國34年,1950年劃歸江南造船所為江南造船所復興島分廠,1953年1月併入海軍上海修造船廠。
1954年11月21日,海軍上海修造船廠與海軍流動修理廠合併,仍稱海軍上海修造船廠。1965年7月1日,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4805廠。
企業概況
1952年8月,上海市軍管會徵用英聯和豐船廠時,主要設備有各種規格車床15台,牛頭刨床3台,各類鑽床8台,鋸木車1台,發電機4隻,鍋爐2台,萬噸級壩門船塢1座,面積6505.5平方米;全廠占地面積91.028畝,計60676.3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456平方米,職工145人。1953年1月,和豐船廠與江南造船所復興島分廠合併時,主要設備有:各類工具機26台,起重設備4部,發電機組9套,卡車4輛,吉普車1輛,交通船2艘,鐵駁船4艘,活動鐵皮房17幢,職工384人。同年,經總後勤部批准,工廠征地246.668畝,計164239.55平方米,新建廠房和職工宿舍,生產規模為年中小修艦艇68艘,計43500噸,能建造100噸左右的艦船,職工1500人。1954年11月,海軍上海修造廠與海軍流動修理廠合併時,職工1616人,占地面積22267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351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394萬元,各類設備208台,駁船11艘,拖船6艘,車輛9輛,年總產值260萬元。全廠設定輪機、鑄鍛、電工、船體、木工、船塢、製造等7個車間,生產開始快速發展。1956年,固定資產原值1825.58萬元,工業總產值577.5萬元,年銷售收入680.9萬元,利潤總額92.8萬元;1965年,固定資產原值達到2325.2萬元,工業總產值1300萬元,銷售收入1354萬元;1970年,職工3254人,固定資產原值3305.4萬元,銷售收入1632.66萬元。1990年,職工4649人,固定資產原值8005.2萬元,工業總產值6634.6萬元,產品銷售收入6769.8萬元,利潤506萬元。
經過歷年的基建和技術改造,工廠規模明顯擴大。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的設計、工藝專業隊伍,具有艦船修造、機械加工、含3類壓力容器設計與製造、船電、船木、鑄鍛、熱處理、電鍍、設備維修、溶解乙炔等專業生產能力,工種齊全,工藝熟練。並設有科技環保研究所,能進行理化試驗和開發新產品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工廠堅持“軍民結合”方針,積極開拓軍品造船,發展民品生產與外輪修理。1993年6月經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准賦予企業自營進出口權。艦船建造有912ⅢAH大型消磁船、海軍1000噸油船以及消防艇、電焊工作船、水翼艇、漁船、拖船、車輛渡船等。1988年起,開始外輪修理業務,已承修俄羅斯、伊朗、菲律賓、古巴、巴拿馬、希臘、宏都拉斯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船舶,主要修理類型為液化氣船、散裝貨船、油船、冷藏船等。修理質量贏得船東好評。同時還開發和製造上光機、進鐵機、雙色印鐵機、1600型無導爪楞紙板生產線及紙板印刷開槽機等輕工機械產品,並指定為全國包裝機械定點生產單位。上光機、進鐵機獲得部優產品和全軍包裝獎,可替代引進機組。瓦楞輥產品1990年度獲中國包裝10年成果銀獎。該廠生產的4型、8型、16型、19型、23型、30型、47型金屬陽極隔膜電解槽,0.25平方米、0.5平方米、1平方米離子膜電解槽和B—12型氯酸鹽電解槽等化工設備中,8型、16型、30型和47型獲全軍優質產品及化工部優質產品稱號。工廠還承接寶鋼2030工程、25噸轉爐、40噸鋼包等冶金設備、高層建築結構、煤礦導軌、港口機械和高架吊車以及建築鋼樁模、藝術銅像、工藝品鑄造、鑽石加工、羽絨製品等。產品行銷各地並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贈送給聯合國的“世紀寶鼎”系該廠用青銅精心鑄造而成。
至1999年,張示光為廠長,王海濤為黨委書記。
法人代表:張示光
聯 系 人:俞美雲
聯繫電話:021-58511788-2681
傳真號碼:021-58517181
通訊地址:上海浦東大道2311號
郵政編碼:200135
4805廠黨政主要領導人及任職時間表
機構名稱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中共海軍修造船廠委員會
於雲清
黨委書記
1953.2~1954.11
中共海軍101廠臨時委員會
姜毅
黨委第一書記
1954.11~1956.7
於雲清
黨委第二書記
1954.11~1956.3
中共海軍101廠委員會
趙曉清
黨委書記
1956.7~1957.7
姜毅
黨委書記
1957.7~1966.6
中共4805工廠委員會
傅磊
黨委書記
1966.8~1967.1
石涌
黨委書記
1970.2~1974.1
李四寬
黨委書記
1974.1~1978.4
吳楚章
黨委書記
1977.9~1985.6
彭錦德
黨委書記
1985.4~1987.7
張永福
代理黨委書記
1987.7~1987.10
黨委書記
1987.10~1991.1
王玉書
黨委書記
1991.1~1993.3
蔣徑微
黨委書記
1993.3~1995.12
海軍修造船廠
徐進修
第一廠長
1953.2~1955.4
孫仲引
第二廠長
1953.3~1956.4
海軍101廠
趙松朴
廠長
1956.4~1960.4
傅磊
廠長
1962.6~1966.8
海軍4805工廠
任明貞
廠革命委員會召集人
1968.3~1969.11
石涌
廠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9.11~1974.1
李四寬
廠長
1974.1~1978.4
王再南
廠長
1978.4~1984.6
張永福
廠長
1985.5~1991.1
陸希華
廠長
1991.1~1993.3
鄒國華
代理廠長
1992.10~1993.3
廠長
1993.3~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