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是1952年至1954年的一支經濟建設部隊。任務是向熱帶雨林要橡膠,“一手拿槍保衛祖國,一手拿鋤墾殖橡膠”。

華南的部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實施經濟封鎖與貿易禁運。急需的天然橡膠不能進口。為此,1951年8月毛澤東作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膠生產基地”的戰略決策,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00次政務會議作出《關於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

1952年2月,毛澤東簽署中央軍委命令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工程部隊。1952年6月3日至4日,中南軍區決定抽調19653名指戰員改編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在當時兼任華南墾殖局局長的葉劍英領導下,華南墾殖局副局長鄧克明任林業工程部隊司令員,下轄兩個師和一個獨立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第一師:由當時隸屬於廣西軍區的第152師師部機關及師部直屬隊、第146師醫院調海南改編為林業工程第一師師部,師長曾慶禎、政委劉有光(1952年9月王昌虎接任)、副師長馬哲武,副政委林明,政治部主任江洪洲,參謀長潘照。海南軍區獨立第26、27、28團(均為瓊崖縱隊)抽調部隊組建林業工程第一、二、三團,全師7612人。1952年9月中旬,林一師與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1952年1月1日組建)合編。1957年1月4日,根據國家農墾部《關於本部直屬企業管理機構統一名稱的通知》,海南墾殖分局改稱海南農墾局。1958年8月29日根據中共中央關於企業下放的決定,海南農墾局劃歸海南行政公署建制。1958年11月15日,海南行政公署開發處(負責管理全島資本家、華僑、地主的民營橡膠場生產和移民工作)併入海南農墾局,定名為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農墾局。1969年4月1日改編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第六師。1974年改編為廣東省海南農墾局和廣東省通什農墾局。1988年改編為海南省農墾總局。

•林業工程第一團:駐瓊山縣大致坡。

•林業工程第二團:駐瓊海縣加積

•林業工程第三團:駐臨高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第二師:由當時兼江西軍區南昌軍分區的第156師師部機關改編為林二師師機關駐湛江市。師長吳文華、政委江學彬、副政委陳文高、參謀長王偉。至1980年代,沿革為湛江農墾局,擁有170多萬畝土地,人口達17萬人。累計安置難僑和歸僑8萬人。

•林業工程第四團:由廣西軍區桂林軍分區基幹團(原八路軍冀南軍區平漢支隊、冀南軍區獨立第三團、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第三十旅第九十團、第58軍第174師第522團,1950年7月調歸廣西軍區)改編。進駐海康縣。團長韓蔭亭。

•林業工程第五團:由廣東軍區珠江軍分區獨立第15團。進駐徐聞縣青橋鄉坑仔墟(今下橋坑仔村),兼華南墾殖局高雷墾殖分局徐聞墾殖所,下建26個農場,4個大型拖拉機站和3個大型的醫療所。1951年以前徐聞總人口僅4萬人,有總面積1423.2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擁有熱帶常綠次生季風雨林面積達1726129畝,當時熱帶雨林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0%以上。從1952年至1954年兩年間,就開墾出土地31.5萬畝用於種植天然橡膠。從1955年開始,26個農林場開始合併,徐聞全縣境形成紅星、友好、東方紅、海鷗、南華、五一、勇士等七個大型的國營農墾場及國營徐聞橡膠研究所。到1956年全縣的原始森林覆蓋率下降到只有39.1%。1956年至1965年又陸續開墾利用土地面積達70多萬畝。從1966開始至1980年,徐聞農墾從天然橡膠種植園區轉為根據國家需要兼顧熱帶作物種植園,包括胡椒、劍麻、茶葉、咖啡、南藥、砂仁、香茅、茶葉等熱帶作物。

•林業工程第六團:湖南益陽軍分區獨立第十三團(原第159師第477團)組建。廣西軍區獨立第8團(原桂中人民解放總隊)改編為第二營。進駐高州、化州。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獨立團:由廣西軍區獨立三團()和廣西軍區稅警團(1950年5月18成立,負責稅收緝私工作、水陸交通運輸武裝護航押運。團長曹報亭,很多文獻誤為廣西軍區“綏靖”團)共9個連改編,共1358人。由華南墾殖局廣西分局領導。簡稱“林工團”。1953年底集體轉業復員。

1954年4月,林業工程部隊集體轉業,成為國營墾殖場職工。1957年墾殖場改為農墾場。1968年,農墾場改為地方國營農場。1969年4月,國營農場又改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團場,生產隊編號改為“連”。1974年,兵團撤銷,重新恢復國營農墾場名稱,原連隊編號不變,由“連”改為“隊”。

第三師

1951年1月,河南軍區獨立第4團、獨立第10團大部、獨立第3團2營、獨立第12團3營共5000餘人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12師,師長盧賢揚,政委鄭重。1952年3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築工程第8師,下轄第22、23、24團,1952年春調歸荊江水利工程部隊指揮部。荊江分洪工程竣工後。該師師部率第24團調廣東修建公路;第22、第23團、中南軍區水利工程獨立第10團,以抗美援朝為名調遼寧省彰武縣境內的泡子站整訓,各團下屬3個營,以下為四四制,每班15人,總計萬餘人,臨時成立師部,師長羅紹金、師副政委曹秀岩。經思想動員後,改編為林業工程第三師,調往黑龍江省伊春開發森林工業,師部駐佳木斯市。1954年6月1日集體轉業復員,改為國家森林工業部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沿革至今為伊春市暨伊春林管局。

•林業工程第七團,前身為1946年初組建的新四軍第四師華中第八分區蕭縣總隊,對外稱蕭縣獨立團。1946年10月下旬西撤與永城總隊合編為蕭永支隊。1946年12月12日豫皖蘇軍區成立後,該支隊與冀魯豫軍區調來的部隊合併組建為豫皖蘇軍區特務團。1947年8月軍區特務團與豫皖蘇二分區三團(魏鳳樓起義後改編的近300人)合併為豫皖蘇軍區三團,被稱為“老三團”,擔負開闢阜(陽)南新區任務。1949年初河南全境解放後,老三團留在豫南剿匪。1949年10月改番號為河南軍區獨立第四團。1952年4月初改番號為中南軍區水利工程八師一團。1952年9月改番號為東北軍區林業工程第三師第七團,團長袁天禮、副政委王可順,副參謀長劉先林、政治處副主任張樹聲。駐伊春、翠巒、烏敏河(現烏馬河)。1953年春創建上甘嶺森工局,安排6個連、半個團部、一個營部、半個衛生隊,約1300餘人,團職3人,團副政委王可順任局黨委書記,團副參謀長劉先林任副局長。該團其他部分去雙子河森工局,七團政治處主任張樹生任局黨委書記,七團團長袁天禮任局長。

•林業工程第八團,前身為河南軍區獨立第10團。團長王培信、副政委王佃臣、政治處主任王發善、副參謀長薛榮譽。駐南岔、西林、白林三地。1953年包建友好森林工業局與紅山森工局。八團政治處主任王發善任局黨委書記、八團團長王培信任局長、八團副參謀長薛榮譽任副局長。

•林業工程第九團,原為湖南軍區暫編20團。1952年春調荊江分洪工程改編為中南軍區水利工程部隊獨立第10團。團長喬思安。1952年9月調佳木斯。1953年併入合江林管局。沿革至今為興隆林業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