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調式

中古調式

中古調式產生於公元5世紀,到公元16世紀才發展完善,是歐洲教會音樂的重要基礎,他在現在的流行音樂中越來越多的被運用,這也應該歸功於爵士音樂對流行音樂的滲透,在爵士音樂中,一個和弦就可以代表一種音階,而一個音階也同樣會產生一個和弦。

中世紀的歐洲出現的幾種調式。由於這個時期是羅馬教會統治歐洲的時代,所以人們後來把這些調式叫做“教會調式體系”,也叫中古調式。這些調式有一個共同特點:其音階由七個音構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沒有變化音,就好像人們只在鋼琴的白鍵上彈奏,因而人們把這些調式也稱做“自然調式體系”。也有的人與大小調式體系加以比較,稱其為特種自然大小調。教會調式在當時被廣泛地用於格里高利聖詠中,當然那時只是不自覺地運用,並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供參考。實際上,幾乎所有的調式都產生於大量的音樂實踐之後,由音樂理論家從音樂中抽象出它的規律來,以便規範音樂的創作。對教會調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起初,有四個音可以做主音:re、mi、fa、sol。以它們為主音,可分別構成四種正格調式:多利亞、弗里幾亞、利底亞、混合利底亞。這些名稱來自古希臘,中世紀卻很少用。
後來,格拉雷紐斯(Glareanus)給主音為la的調式取名為愛奧里亞,主音為do的調式取名為伊奧尼亞。
副格調式從正格主音的下方五度出發而構成,每個正格調式都有一個相應的副格調式。這樣,我們就有了十二種教會調式。而現代的一些著作又把它擴充為十四個調式,加入了以si為主音的洛克里亞調式和它的副格調式。
下面,我們就把七個正格教會調式分別介紹如下:
1. 以首調唱名do為主音的調式,叫伊奧尼亞調式(Ion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表面上看,它與自然大調式、中國七聲清樂宮調式的音階結構完全相同,屬於大調類調式。
2. 以首調唱名re為主音的調式,叫多利亞調式(Dor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與自然小調相比,主音上方有一個大六度,這個六度叫做多利亞六度。表面上看,它與中國七聲清樂商調式的音階結構完全相同,屬於小調類調式。
3. 以首調唱名mi為主音的調式,叫弗里幾亞調式(Phryg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與自然小調相比,主音上方有一個小二度,叫做弗里幾亞二度。表面上看,它與中國七聲清樂角調式的音階結構完全相同。屬於小調類調式.
4. 以首調唱名fa為主音的調式,叫利底亞調式(Lyd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與自然大調相比,主音上方有一個增四度,叫做利底亞四度。增四度是三全音的音程,它給這個調式帶來了一種特殊的、神秘的韻味。屬於大調類調式.
5. 以首調唱名sol為主音的調式,叫混合利底亞調式(Mixolyd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與自然大調相比,主音上方有一個小七度,我們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亞七度。表面上看,它與中國七聲清樂徴調式的音階結構完全相同,它也是大調類的調式。
6. 以首調唱名la為主音的調式,叫愛奧利亞調式(Aeol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它的音階結構與自然小調式、中國七聲清樂羽調式完全相同,屬於小調類調式。
7. 以首調唱名si為主音的調式,叫洛克利亞調式(Locrian)。它的音階關係是: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這個調式的特點是:與自然小調式相比,主音上方有一個小二度和減五度,我們把這個五度叫做洛克里亞五度。與增四度一樣,減五度也是一個三全音音程。它是最具小調特點的調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