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

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

在解放戰爭中,中原野戰軍三縱參加了劉鄧大軍的幾乎全部戰役,可謂戰功顯赫,被譽為“老虎縱隊”。如果說四縱有大將陳賡,六縱有戰將王近山,三縱則有“軍中趙子龍”陳錫聯

基本概況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即將士們口中的“中野”,在1949年1月15日之前中央沒有更改番號時,全稱為中原野戰軍,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組編野戰軍的指示 ,

中原野戰軍將領

1945年冬,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個縱隊。1946年6月底,以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的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和冀魯豫軍區主力一部,組成晉冀魯豫野戰軍。

成立始末

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時,為了最後消滅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並制止內戰危機,中共中央於1945年8月11日發出指示,要求各戰略區編組“超地方性的正規兵團”。8月20日,中央軍委決定各戰略區就現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編為野戰兵團,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實現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遵照這個指示精神,劉伯承、鄧小平同志令所屬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魯豫的八路軍部隊,分別編組成1至3萬人的野戰兵團。同時,黨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以劉伯承為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滕代遠、王宏坤為副司令員,薄一波為副政治委員,張際春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為參謀長,王新亭為政治部副主任。軍區轄冀魯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個二級軍區,以及剛起義的國民黨第38軍之第17師,共29萬餘人。

1945年9月初,晉冀魯豫軍區為舉行上黨戰役,以冀南軍區主力編為冀南縱隊、太行軍區主力編為太行縱隊、太岳軍區主力編為太岳縱隊。

10月7日,冀魯豫軍區主力編為第1縱隊(轄第1、第2、第3旅),楊得志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治委員;冀南縱隊改為第2縱隊(轄第4、第5、第6旅),陳再道任司令員,宋任窮任政治委員;太行縱隊改為第3縱隊(轄第7、第8、第 9旅),陳錫聯任司令員,彭濤任政治委員;太岳縱隊改為第4縱隊(轄第10、第11、第13旅),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治委員。同時,從晉冀魯豫軍區所屬部隊抽調骨幹人員組成25個團的架子,調往東北。

到1947年6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已發展到42萬人,其中野戰軍為5個縱隊,炮兵和工兵的建設有進一步發展,各二級軍區所轄獨立旅已達10個。

遵照黨中央關於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戰略方針,1947年6月10日,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第1、第2、第3、第6縱隊組成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亦稱劉鄧大軍),執行挺進中原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任務。6月30日晚,劉鄧野戰軍4個縱隊12萬餘人在冀魯豫軍區部隊的配合下,發起魯西南戰役,殲敵4個師部、9個半旅6萬餘人,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和部隊番號的命令,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野戰軍轄第3、第4、第5兵團,共9個軍。

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治委員謝富治,轄第10軍(由兵團副司令員杜義德兼任軍長、王維綱任政治委員)、第11軍 (曾紹山任軍長、鮑先志任政治委員)、第12軍(由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兼任軍長和政治委員)。

縱隊改編

1947年6月至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番號之前):

第3縱隊、 司令員 陳錫聯、政委 彭濤、副司令員曾紹山、鄭國仲、參謀長曾紹山、政治部主任閻紅彥、 劉華清(繼任); 轄第7、第8、第9旅;

縱隊改編:

第十一軍(由原第三縱隊改稱)

軍長 曾紹山

政治委員 鮑先志

副軍長鄭國仲

參謀長楊國宇

政治部主任 劉華清 胥治中

後勤部部長 王子清

評價

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

在解放戰爭中,中原野戰軍三縱參加了劉鄧大軍的幾乎全部戰役,可謂戰功顯赫,被譽為“老虎縱隊”。如果說四縱有大將陳賡,六縱有戰將王近山,三縱則有“軍中趙子龍”陳錫聯。三縱素來被中野作為主力來使用。縱觀三縱戰史,首先是縱隊剛成立時就做為主力參加了邯鄲戰役,為戰役大捷立下戰功。以後,無論是出擊隴海,還是在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和豫北等役中,這隻猛虎總是沖在前面。在中野千里躍進時,三縱做為左路軍挺進大別山,在皖西地區展開活動,開闢了皖西新區,完成戰略躍進任務。之後,三縱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發起張家店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第八十八師師部及第六十二旅五千三百餘人,取得了劉鄧野戰軍進入大別山以來的首次大捷,對發展、鞏固皖西根據地和堅持大別山鬥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淮海戰役中,三縱參加了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的英勇作戰。一九四九年二月,被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軍,南下參加渡江戰役,進軍西南的作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