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客家文化園

中原客家文化園位於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二段369號,中原客家文化園占地5公頃,中原客家文化園主要建築為一棟代表客家人勤勞儉樸德性的竹木牌樓。由大門進入,一間三合院房舍,是“客家文物館”。左邊廂房是“財團法人中原客家文化基金會”,中間廂房擺放著一座巨型的立體模型藍圖,右側廂房是多媒體展示館。

簡介

中原客家文化園位於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二段369號,中原客家文化園占地5公頃,中原客家文化園主要建築為一棟代表客家人勤勞儉樸德性的竹木牌樓。由大門進入,一間三合院房舍,是“客家文物館”。左邊廂房是“財團法人中原客家文化基金會”,中間廂房擺放著一座巨型的立體模型藍圖,右側廂房是多媒體展示館。

歷史

到中原客家文化園這裡參觀的人,都會迫不及待地想先到客家土樓去觀摩一番。說到上樓(又稱圓樓),最早是在近千年前,客家民族由中原移居閩粵一帶時,因受外族的欺凌而發生械鬥,遂興建這種圓形的樓房,給族人共同居住,以便一齊抵禦外侮,故流傳迄今,中原客家文化園是代表客家人精誠團結的精神堡壘。桃園的這座土樓,即系參照福建的土樓建造,直徑60米,樓內面積1.23金頃,可容納2000人。在土樓正門上方,書寫著“承啟樓”3個大字,兩旁有一副對聯:“中原根榮創圓樓期永固,台島葉茂拓開天地翼長興”,充分表達了此樓建造的起源,與先民到台墾殖的寫照。進入士樓,正中央表演台後面懸掛著大幅的農家景象圖,兩邊書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對聯。“新永光客家歌劇團”正賣勁地演唱客家山歌。環顧堂內壁上均掛著巨幅客家農村生活的景象圖,傳統的“神轎”與新娘結婚時的“抬轎”也擺在那兒,供人觀賞,使人想像好似回到了舊時客家農村的年代。

特點

簡樸的客家茅屋“客家文物館”,冬暖夏涼,是客家先民到台墾荒初期的住屋造型。門前橫樑上掛著一幅神綢及一對燈籠,兩側貼著留傳迄今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對聯;大門兩側分別擺著一具犁田機與打穀機,這時好像是客家農家打算過農曆新春的景象。進人中堂,正中的案桌上供奉“救封褒忠義民爺”的神位,左樑上懸掛大燈籠,左右兩側分置著銅鑼鈸弦等八音樂器及抬神小轎等物,客家民族敬重神明由此可見。左右兩廂房分別擺放著農家傳統生產與家庭用具。更難能可貴的是,房子雖較粗陋,但牆上仍懸掛著幾幅署名“雙峰”、“雙峰山人”畫家的風景與家畜畫作,足見客家農村仍保留著拼讀傳家的優良傳統。

藝術

在土樓的左邊一棟房屋裡,是難得一見的出土文物展,共搜羅了120件甚具特色的歷代文物,包括有世界最早、經考證出土於夏代的青銅器“壺”、宋代的千年大型觀音、唐宋期間佛頭石雕、敦煌佛像、唐卡與石雕鎏金的風調雨順四大天王等。其中一尊名叫“半跏思惟像”的大理石屏風,最為難得,此物是北齊時期產物,起於北魏,大都以彌勒或太子稱之。書畫精品則有唐宋時期的古畫及藝術作品,如唐伯虎、文徵明、張濤、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弘一大師、張大幹等名家作品。
文物展後面是“鶴彩藝術館”,推出了琉璃禪畫藝術展。這是在玻璃素材上進行燒融、並連、形塑、彩繪、聚光後,製成兼具實用性、生活性與藝術性的作品。進入館內會被巨幅創世界琉璃立體彩繪“法界源流圖”屏風所吸引。這個屏風全長52米,高7米,重達7噸,分成九大部門的神靈計有左右大執法、八大龍王、普門現相、16尊觀音應化身等630多位,50餘種動物,佛具、法器、兵器、亭閣與樓台等物更難於計數;這是費時3年始完成的曠世巨作,堪稱琉璃藝術的奇珍。其他展品尚有各種藝術彩繪、立體彩繪和表現昆蟲自然生態的琉璃玉等,令人流連忘返。
以展示藥用植物為主軸的“六合神農百草迷宮”,在土樓正門的左側,占地面積2475平方米,為結合天地四方六合陣勢的迷宮,以桂竹圍籬區隔。園內植物超過2000多種,供遊人行走並觀賞認識。走進中國歷代名醫名玉石雕瞻仰區內,可看到51尊如真人大小包括黃帝、神農氏、華佗、張仲景等歷代名人、名醫雕像,每個人物雕像完全依照當時的髮式裝束,以白玉或石材雕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