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是在整合學校相關專業的基礎上,於2008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的新學院。學院秉承“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努力加強民族醫藥研究和民族醫藥人才培養,適應國家社會對民族醫藥發展的需要。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00餘人。
學院現有藥學、藥物製劑、藥物分析、化學生物學4個本科專業和藥物化學、中藥學兩個碩士點。有藥學和化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和民族藥學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民族藥物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民族醫藥現代化工程中心、民族藥物研究所、藥物化學研究所、神經藥理研究所6個研究機構。學院現有專業教師中,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教授11名,副教授17名,碩士生導師30名。
學院以培養高質量的具有創新思維的複合型、開放型和套用型人才為出發點,按“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較強的創新精神”的要求,以人為本,使學生 “會做人”、“會學習”、“會創新”。主要任務是培養有研究潛力、具有一定的複合知識、既掌握本專業要求的現代醫藥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具有一定民族醫藥特長、特色鮮明的套用研究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高級人才。除可以在原專業方向就業外,還可以從事民族醫藥領域的各種工作,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途徑,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畢業後可以報考相關專業方向的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也可以在醫藥、生物技術、食品、化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從事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尤其適合到民族醫藥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從事產品研發、技術管理工作。
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以培養高素質的民族醫藥人才為中心,以民族醫藥研究為基礎,以中南地區的壯、土家、傣、苗、瑤、畲族等民族醫藥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模式,立足中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努力將我校藥學院建成多學科協調發展、民族特色鮮明、有較強競爭力的一流的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基地和一流的民族醫藥研發基地。
學院領導
院長:劉吉開
副院長:楊光忠
副院長:李竣
院黨委書記:盤劍波
院黨委副書記 梅喜萍
院學術委員會
主 任:肖新才
副主任:李 竣
成 員:萬定榮、劉吉開、楊天鳴、楊光忠、洪宗國、黃先菊、廖矛川
學術秘書:劉 茜
院教學指導委員會
主 任:楊光忠
成 員:尹世金、劉 敏、楊天鳴、楊光忠、楊新洲、梅喜萍、葛月賓
教學秘書:孫佳強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圖
師資隊伍
教師一覽
1、葛月賓
2、李玉桑
3、劉新橋
4、黃先菊
5、陳國勛
6、戴甲培
特聘教授
陳國勛 教授
藥學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楊光忠 教授 博士
廖矛川 教授 博士
萬定榮 教授 博士
戴 康 副教授 博士
李 竣 博士
劉新橋 博士
王 強 博士
本科教育
專業介紹
藥學專業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開設一些民族醫藥的專業課程。培養具有紮實的基礎和較寬的專業知識,能夠從事化學藥物、中藥和天然藥物(包括民族藥物)、生物藥物分析、臨床合理用藥、藥品生產與管理、藥品行銷以及新藥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藥學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各類藥物研究與開發單位、醫藥院校、醫藥生產和貿易企業、醫院、藥檢所、藥政管理、醫藥情報等單位從事藥物研究與開發、生產、檢驗、管理、行銷。本科,學制四年,招理科生。
藥物製劑專業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生物學、醫學、藥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化工原理、藥物化工、製藥工程、藥物分析、工業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製劑設備與車間設計等專業知識。培養從事藥物劑型設計、製藥工程、新藥研究與開發、藥物生產和質量分析、藥物檢測管理等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各類藥物研究與開發單位、醫藥院校、醫藥生產和商業企業、醫院、藥事管理和藥檢所等單位從事藥物製劑的設計、研究、製備、生產、質量監控。本科,學制四年,招理科生。
化學生物學專業
本專業是由化學、生物、醫藥全面交叉結合的新興學科,除了開設化學方面基礎課之外,主要開設化學生物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分析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分子設計與藥物合成等專業課程。該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化學與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具有熟練的化學與相關生物學實驗技能,具備從事藥物研究開發和化學生物學交叉領域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為化學生物學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醫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較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畢業後可以報考化學、生物、藥學等方向的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也可以在醫藥、生物技術、食品、化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從事研究、教學、技術和管理工作。本科,學制四年,招理科生。
精品課程
藥物分析 院級精品課程
藥 理 學 校級精品課程
藥 劑 學 院級精品課程
天然藥物化學 院級精品課程
研究生教育
碩士專業介紹
中南民族大學藥物化學碩士點隸屬於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藥學院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民族藥學實驗室、湖北省藥學與化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民族藥物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民族醫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學院現有的專業教師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5名,碩士生導師11名。本學位點曾對幾種重要的民族藥物藥效物質及其作用機制展開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新的方法學,在國際上具有積極的影響。目前承擔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的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37篇,申請專利12項,開發新藥7項,協助民族地區製藥企業完成技術改造及技術革新40餘項,這些成績為推動當地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院藥物化學學科在民族藥物學學科中有一定的特色優勢,主要的研究方向如下:
(一)天然藥物活性成分及新藥的研究與開發
以植物為本的各民族傳統藥物是當今國際市場藥品的潛在豐富來源,但至今開發極少。沿襲從疾病——藥物作用關係出發,逐步深入到分子機制的以往藥理學研究路線在開發新藥時效率不高。化學家雖然合成了數以百萬計的化合物資料庫,提供作為藥物篩選的目標,但這些為數眾多的化合物,絕大多數僅具有簡單的結構,但臨床上來自自然界且具有藥效的分子,大部份的結構並不單純,因此從現有的資料庫中,開發出具有潛力的新藥,機會並不會太大。而按照藥物發現先於對其作用方式和機制了解的反向藥理學的研究模式,即以在歷史上長期使用來治療疾病,並已被證實具有很高安全性和功效的傳統藥物為化合物資源,根據藥理作用機制,套用受體、離子通道及酶等多種藥物靶點,篩選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乃至確定藥物的藥效成分,將會極大地減少開發費用,縮短開發所需時間。而且,傳統藥物能體現傳統醫藥的特色,是傳統醫藥的精髓所在。各民族傳統藥物的研究開發對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於人民民眾的醫療衛生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有鑒於此,我院重點開展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如土家、苗、傣、彝、瑤族等)藥材的品種、資源分布、臨床套用等研究,為民族藥材資源的保護、栽培及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運用民族植物學與藥用植物親緣學的理論與方法,根據親緣關係—化學成分—藥理活性/療效的關聯性,從具有類似療效套用的屬近緣種的民族用藥中進行發掘新藥源的研究。
由於民族藥物特殊炮製技術對保證民族藥的減毒增效以及用藥安全性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方向還側重於對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如土家、苗、傣、彝、瑤族等)藥材的傳統炮製工藝和技術進行挖掘和整理,在此基礎上進行規範和創新並探討其炮製機理。
針對民族藥物製劑幾乎都是傳統的劑型,不符合現代用藥的要求,我們大力進行民族藥物的二次開發,對其質量標準進行提高研究,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並尋求民族藥物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以它們作為先導物,運用現代有機化學和計算機技術進行結構修飾和構效關係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民族藥物和新藥的研發與創新。
(二)民族藥物藥效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
民族藥物一般是多種化學成分的混合物且具有多種藥理效應。民族藥物的藥理研究既要闡明其藥理作用機制,又要確定其產生特定藥理效應的藥效物質基礎。這些問題不是僅靠以定性觀察、現象歸納為方法學特徵的醫藥學本身所能解決的,必須建立以定量觀測、系統分析為特徵的方法學,並綜合運用醫藥學、工程科學的高新技術,才有可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由於民族藥物本身所具有的多種藥理效應和其成分的效應可能並非完全一致,按傳統做法僅單獨研究從民族藥物中分離的化學成分或原藥物本身的效應,不把原藥物的效應和其化學成分的效應聯繫起來,這很少有助於闡明原藥物的藥理機制,也不能準確地確定哪些成分在什麼程度上產生了原藥物特定的藥理效應,更難以判定分離的化學成分之間是否仍然保留著原藥物中化學成分之間產生特定藥理效應的相互作用關係。針對這些基礎性的關鍵問題,我們提出了以民族藥物本身的藥理效應為參照,將其成分(組合)的效應與原藥物本身的效應作比較,尋求能替代產生原藥物本身效應的化學成分(組合)作為研發新藥的先導物這一新的方法學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我們不僅建立了定量化的民族藥物藥效物質的現代概念, 形成了民族藥物藥理與物質基礎研究的框架,把對民族藥物藥效物質基礎的探求轉化為民族藥物本身的藥理效應與其成分的藥理效應之間關係的檢測、表達與分析這樣一個能按現代科學的要求進行研究的問題,還給出了在確定藥效物質時,從單一成分到多種成分,從離體到在體研究的方法學。
我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神經類疾病確有療效的民族藥物上,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及這些藥物的作用靶點大多與神經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離子通道、受體、酶等有關聯,利用現代生命科學與電子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產物膜片鉗、微電極細胞內、外記錄、多道陣列記錄技術,能可靠觀察藥物對神經細胞間通訊及離子通道、受體等的影響。以此為基礎並結合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研究,可從分子、細胞和整體水平闡明這類藥物產生某種特定神經藥理效應的機制及確定產生這種效應的物質基礎,據此來揭示其科學本質。在這種研究中形成的方法學也可供其它種類民族藥物研發作為借鑑和參照,從而為揭示和增強民族藥物的科學內涵做出貢獻,也為民族藥物走向國際市場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提供了依據。
本方向秉承上述民族藥物研發的理念,依據我們所創立的獨特的方法學,對一些複雜疾病確有療效的重要民族藥物從物質基礎及分子機制兩方面深入展開研究,這有為學位論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三)現代藥物分析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現代藥物分析技術和方法,充分獲取藥物研究相關複雜體系中的各種化學信息;以系統生物學的策略研究民族藥物(包括中藥)活性成分群及其作用機理;研究藥物與蛋白質、受體等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民族藥物(包括中藥)和化學藥品的質量控制方法和質量標準研究;民族藥物(包括中藥)的資源與品質鑑定分析方法。密切關注世界藥學發展新趨勢和分析科學的新進展,套用各種新技術切實解決與藥品質量控制和藥學研究相關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問題。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結合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理論,建立以民族藥物(包括中藥)生物晶片分析技術、民族藥物(包括中藥)全息定量指紋圖譜技術(包括:色譜、光譜、核磁、質譜等)為核心的新分析方法體系,探索民族藥物(包括中藥)質量控制新方法和民族藥物(包括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和成分分析研究新技術,民族藥物(包括中藥)性味的分析表征和藥材資源品質鑑定研究,民族藥物(包括中藥)代謝和動力學研究活體分析技術,實現民族藥物(包括中藥)質量的安全、有效、可控。
導師介紹
戴 康,研究方向:藥物化學,藥物分子設計,藥物動力學,生物信息學
鄧旭坤,研究方向:藥理學、中藥和民族藥物炮製、新藥研發涉及中藥炮製、天然活性物質分離與結構鑑定、藥理作用評價及機制探討、藥物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
洪宗國,研究方向:天然產物化學與中藥化學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民族藥物化學與藥理(三級)實驗室
中南民族大學&戴安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色譜實驗室
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神經科學和神經工程研究所
中國人腦庫中心(Chinese Brain Bank Center,CBBC)
重點學科
民族藥學學科,2009年12月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點名單,藥學院的民族藥學學科榜上有名
科研團隊
楊光忠 團隊
唐和斌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