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冀

古人注釋:中冀,古地名,指中原地區;正中冀州,曰“中土”;冀州“中土”也,故曰“中冀”;顧炎武先生說:“古之天子長居冀州,後人因之,遂以冀州為中國之號”。“中冀”是上古時代有所特指的“王化”的四瀆之域、中原之地。如今指保定滄州一帶。

基本信息

史書記載:“黃帝 斬蚩尤於中冀。”

“中冀”是上古時代有所特指的“王化”的四瀆之域、中原之地。

王青《中國神話研究》認為九黎之君蚩尤的事跡“大多在今山東西部,更具體地說,是在今山東東平、汶上與巨野。”引馬培棠先生的話說:這箇中土冀州原名當為“兾州”,意思是“人民之土”,後來才轉以名北方。懷來涿鹿之名是“將山東的地名附會在河北了,而山東西部之涿鹿在後世反而湮沒無聞。”

中冀之“中”的甲骨文象一支獵獵旌旗。唐蘭先生說:“(中)本為氏族社會徽幟。古時有大事,聚眾於曠地先建‘中’焉,民眾望見‘中’而趨赴,民眾來自四方則建‘中’之地為中央矣。”“中”是“旗”的初文,引申為“中央”之義。“重聚”就在“中冀”的地域範圍之內,汶上古稱“中都”,是“中冀”的地名遺存。

晉代王嘉《拾遺記》上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

汪海波研究認為:今天簡稱為“冀”的河北省一帶在蚩尤和黃帝的時代還沒有被開拓,時稱“有北之鄉”。“北”的甲骨文形象是兩個“夷人相背”,透露出“北”初為被倒挷著流放的夷人聚居地。“兾”字即由“單”字演化而來,“兾”的甲骨文形象是雙手高舉面具而舞蹈,是古代巫鬼教的法事活動。“兾”是“冀”的古文,和“單”都是“中土冀州”的遺存。河北之“冀”是“有北”之“兾”,烙印著清晰的蚩尤遺民北遷的痕跡。

《路史》上說:舜的老師名叫善卷,封地在“單父城”。單父城就是大野澤畔的單縣。“單”通“善”,指蚩尤之“民善者”。“單”字的甲骨文形象酷似一個長著極其誇張的長角或突出的眼睛的巫鬼面具,說明居住在“鄒屠”的蚩尤遺民的“善者”仍以蜀山為中心。梁山本稱“良山”,是“良善之山”;壽張本名“壽良”,意思也是“善者”的聚居地。這裡的蚩尤黎民與黃帝百姓事實上已經融合一體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