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川戰略
1.《決定》和全國科技大會,明確了新時期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針,確立了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強調保進經濟成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歸根到底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全省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科技人員,都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中央的精神,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川戰略,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手段,以全面實施“科技興川千億工程”為突破口,為實現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作出貢獻。
2.我省自1990年實施科教興川戰略以來,全社會科技意識不斷增強,科技實力、科技水平和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推動了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但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在我省還未得到全面落實,科技體制還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要求,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還不夠緊密,科技投入嚴重不足,使我省潛在的科技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出來,經濟建設還沒有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對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3.實施科教興川戰略的總體要求是:堅決貫徹黨和國家有關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第一生產力,對科教興川(興市、興縣、興行業)實行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加快形成經濟、科技、教育密切結合併相互促進的機制,切實組織科技主力軍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努力增加科技投入,不斷提高“科技興川千億工程”的實施質量,全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我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培養造就跨世紀的科技人才隊伍,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
4.實施科教興川戰略,全面推進科技進步的基本目標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體制;農業、工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套用取得重大進步,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到2010年,新型科技體制更加鞏固和完善,科技與經濟有機結合,科技實力大為提高,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0%。
二、全面推動農業和農村科技進步,加速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現代化進程
5.堅持把農業和農村科技工作放在全省科技工作的首位,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轉變。農村科技進步要圍繞“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方針和“穩糧調結構,增收奔小康”的思路,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爭取到本世紀末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以上。
6.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攻關,為實現全省“九五”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提供強大的農業技術支撐和儲備。集中優勢力量,在農畜新品種選育、病蟲害與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和科學施肥、農副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對農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領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實施種子工程,重點抓好水稻、小麥、玉米、油菜、棉花、甘薯六大作物及優質瘦肉豬的育種攻關,分別建立育種中心。到本世紀末,選育出一批高產、優質、抗逆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和優質瘦肉豬優良配套系。
7.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確保糧棉油和畜禽、蔬菜、水產、水果等大宗農副產品的穩定增產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實施科技增糧工程,重點抓好良種及主要增產技術的示範推廣。到本世紀末,使全省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一次以上,良種覆蓋面積達80-90%。在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基礎上,實施農業產業化示範工程,以市場為導向,以優質產品為龍頭,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依託,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重點抓好瘦肉豬、家禽、珍禽、水產、蔬菜、水果、茶葉、繭絲綢和天然藥材等產業的示範工程,發展一批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連基地,帶農戶,推進貿、技、工、農一體化經營,帶動農戶穩定增收達小康。
8.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積極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引導鄉鎮企業向技術密集、集約經營方向發展,努力做到產品上檔次、生產上規模、技術和管理上水平。“九五”期間,建設和發展四個星火產業帶和一批產值上億元的星火骨幹企業或企業集團。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名優特新產品,廣泛開展一鄉一品一業活動,有條件的地方要實現一村一品一業。
9.進一步加強科技扶貧工作,把扶貧資金更多地用於科技開發,大力推進《四川省七一一八扶貧攻堅計畫》的實施,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努力促進民族地區依靠科技發展經濟,積極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不斷增強幹部、民眾的科技意識,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推動民族地區農業和畜牧業的持續發展,保持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
10.加強農村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建設縣、鄉(鎮)、村科技管理體系,做到縣有科委、鄉(鎮)有科技副鄉(鎮)長、村有科技副主任,同時發展、完善縣、鄉(鎮)、村科技培訓、科技推廣、科技服務體系,形成功能齊全配套的適應產業化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繼續抓好不同區域依靠科技進步提前達小康的試點示範工作,大力開展創建科技工作先進縣、科技示範鄉、示範標活動。鼓勵、支持各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協會的發展,增強農技推廣服務的活力。
三、加快企業科技進步步代,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11.大力推進企業科技進步,使企業逐步成為科技開發的主體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到本世紀末,全省大中型企業初步形成技術創新能力和追求技術進步的機制;全省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支柱產業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科技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12.把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製作為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九五”期間,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企業集團必須建立健全企業科研開發機構和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小企業、鄉鎮企業要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或區域技術開發中心為技術依託,有條件的要建立自己的科研開發機構。
為促進企業形成技術創新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強指導和引導;企業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技術管理制度、以總工程師負責制為核心的技術責任制度、保證企業科技開發經費的投入制度、鼓勵企業職工開展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的獎勵制度等各項制度。
13.圍繞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關鍵技術和重點發展和名牌產品,組織科技攻關、研究和技術開發。選擇一批擁有一定優勢、效益顯著的重大項目,組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業的科技開發機構等進行聯合攻關。對關鍵、配套的技術和裝備,要堅持引進與自主開發並重,消化、吸收和創新相結合,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換代。重點加強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各種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特別是科研中試和工業性試驗基地的建設。
14.運用高新技術推動支柱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圍繞實施調整工業結構的“8+5”規劃的名牌戰略,確定有限目標,大力推進電子、機械、汽車、冶金、化工、建築、食品加工以及紡織、醫藥等行業的技術改造。重點實施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工程,著力推廣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提高工業企業生產、管理和經營現代化水平。
15.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省對產業發展的要求,及時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技術政策。定期頒布大力推廣和限期淘汰的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的目錄。允許企業科研開發機構通過承包、租賃、創辦、“廠中廠”、實行“一廠兩制”等形式,開發、引進、轉化科技成果。企業科研開發機構從事技術開發,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經批准,還可享受國家和省對獨立科研機構的其他同等優惠政策。
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培育我省新的經濟征生長點
16.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是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升級,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九五”期間,在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和節能、環保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力爭到200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工業總產值1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達到出口總額的13%;到2010年,再分別提高到25%和30%。
17.實施新興產業工程,集中發展以光纖、光纜、光通訊設備、磁光碟等為主要產品的電子信息產業,以生物技術製備新藥製劑和抗生素、抗體診斷試劑、生物醫學材料等為主要產品的生物製藥及製品產業,以稀土磁性材料、新型工程塑膠、新型建材、精細化工產品等為主要產品的新型材料產業。重點抓好一批產值超過5億元的產業化示範項目,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
18.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國家和省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經省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生長點,要凝聚技術優勢,突出重點,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術支柱產業。要堅持省市共建,以市為主,歸口科委管理,按“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設定精幹、高效的行政管理機構,實行“一站式”管理。
19.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外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建立高校科技園區。鼓勵科技人員跟蹤國內外先進水平,研究開發高新技術及產品。充分發揮國防工業優勢,進一步搞好軍轉民工作。促進我省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軍工企業、民營科技企業聯合進行研究和開發,促進產學研聯合,使技術、資金、設備、人才等要素實現最佳化組合。
20.繼續鼓勵和引導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持和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引進高新技術成果,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培植高新技術生長點。對部分重點民營科技企業,在立項和資金上給予適當支持。民營科技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經省科委認定後,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國家和省對獨立科研機構的稅收優惠和其他優惠政策。積極籌建四川省民營科技投資公司。各級科技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民營科技企業的人事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黨團關係、人員培訓及機構審批(認定)、職稱評定的指導和管理,切實解決其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21.逐步建立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機制,籌措必要的風險資金,支持重點高新技術項目的開發和產業化。探索建立風險投資公司,形成技術股份風險擔保機制,對入股技術實行適度風險擔保。對預期經濟效益好的專利技術和重大科技成果等科技產業化項目,經銀行專門機構評估,可試行無形資產抵押貸款辦法。
22.根據國家科研的總體布局和我省的學科優勢,繼續開展基礎性研究。力爭在與我省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關聯度大,以及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前沿領域,取得一批獨創性成果。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圍繞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熱點、難點等重大問題開展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積極從事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套用基礎研究,為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大力推進社會領域的科技進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
23.儘快編制和實施《四川21世紀議程》。提高全省人民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依靠科技進步,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
24.在人口、資源、環境、醫藥等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抓好一批綜合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在計畫生育技術、重大疾病防治技術、中醫中藥技術、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技術、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技術、居住與城鄉建設技術、重大災害預測預報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大力開發和推廣清潔生產、安全生產、三治理、棄物資源化技術及土地、礦山、水資源保護性開發的技術和裝備,建設一批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示範工程。
25.推動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建設。實驗區要突出綜合配套改革,從規劃、政策和投入等方面推動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逐步形成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實驗區、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六、全面實施我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方案要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26.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科技產業為突破口,全面實施《四川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方案要點》(川府發[1994]26號文)。加強領導,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科研開發體系、技術市場體系、科技投入體系、巨觀科技管理體系和科技政策法規體系第五大體系的建設,逐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體制。
27.貫徹“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針,遵循周密規劃,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穩妥推進、逐步到位、充分發揮現有科研機構作用的要求,由省科技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和實施調整科技系統組織結構、分流人才、發展形成新的科研開發體系的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從體制上解決科研機構重複設定、力量分散、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按照“放開一片”的改革要求,積極推進科研機構,特別是技術開發、技術服務等機構全面進入市場,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實現科技與經濟結合。特別是通過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壯大自身實力,為“穩住一頭”創造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要重點實施“小巨人”工程、培育億元產值的科研機構等計畫,引導這類機構加快長入經濟的步伐。採取多種形式合理調整科研機構的產權結構,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化企業合理調整科研機構的產權結構,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化企業制度要求的新的領導體制和科學的管理制度。通過計畫引導和市場競爭,在“放開一片”的科研機構中,發展形成一批為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服務的行業和區域技術開發中心。
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計畫以及專項經費支持,穩住一支精幹的科研隊伍,在現有科研機構的基礎上,建設一批必不可少的省級重點科研中心,從事關係我省國計民生、涉及整體和長遠利益的基礎性研究、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省級重點科研中心實行由理事會領導、以科技人員為主體的監事會監督、中心主任負責的領導體制;堅持開放、流動、競爭的原則,實行科研項目首席代表制;堅持機構編制與科研任務掛鈎,對科研人員實行動態的編制管理,科研項目首席代表有公招聘和解聘該項目科研人員,中心主任有權招聘和解聘行政和後勤人員。
在改革中,要注意充分發揮中央在川科研機構、大中型企業科研開發機構和民營科技機構的作用,使它們成為我省科研開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8.加強科技與經濟結合的中間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充分利用現有基礎,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一批重點實驗室和綜合中試基地。各地要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推進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前期研究開發,向社會提供成熟的科技成果、工程設計、工藝流程、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服務。對產學研共建的中試基地和各種工程研究、開發中心,給予優先立項和經費支持。
培育和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建立以西南技術交易所為中心,包括技術經紀、技術促裁、技術貿易、無形資產評估和法律諮詢服務在內的網路體系。加快科技諮詢產業的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診斷、工程論證、技術選擇與評估、經濟技術預測及各類決策和管理諮詢等科技諮詢骨幹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嚴厲查處假冒、剽竊、抄襲等違法侵權行為,維護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七、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質
29.加強科技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的作用,培養年輕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一支跨世紀宏大科技隊伍。進一步改善科技人員工作、生活條件,提高科技人員待遇,在全社會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30.制定和實施跨世紀人才培養計畫。在全省重點學科和重點產業,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對被確定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晉升兩級工資,充分發揮其在發展我省重點學科、重點產業以及培養跨世紀人才中的作用。建立高級人才資源信息庫,對重點人才專門建檔,定期考核,實行動態管理。
培養人才,教育是基礎。要認真貫徹《教育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及其他各類教育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科技人才,提高全體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
重視從工人、農民中選拔培養科技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能手,發揮能工巧匠、技術能手的作用,對從工人、農民中湧現出來的確有水平、有貢獻的人才,在職稱、榮譽等方面,要與相應的專業人員同等對待。
完善專業技術職稱考核晉升辦法。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應主要依據科技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業績。要研究制定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工程技術套用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職稱評審辦法。對確有真才實學且貢獻突出的中青年科技人員,以及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企業技術管理等一線技術工作且貢獻突出者,可破格晉升。
31.建立科技人員貢獻與報酬掛鈎的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國家和省有關法規、政策中規定的科技人員應有的各類收入。
對承擔國家和省研究開發任務的科技人員,實行課題津貼,其來源可從課題費中提取,總額不超過課題費的15%。企業技術開發項目投產後,可按該項目三年內稅後利潤最高的一年,一次性提取稅後利潤的5-10%,作為參加該項目科技人員的獎勵;也可按稅後利潤的3-5%,每年提取獎勵費。
企、事業單位推廣套用新技術、新成果取得經濟效益的,應在成果推廣後1-3年內新增稅後利潤中提取不低於5%的費用,獎勵有關人員。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可從各級技術契約登記機構認定的技術轉讓或技術培訓、諮詢、服務、承包的純收入中提取20-30%,作為直接參加此項工作和科技人員的津貼、獎勵。
被組織選派到農村承包、創辦、領辦、租賃鄉鎮企業的科技人員,其收入與選派單位分成時,個人收入不低於承包、創辦、領辦、租賃純收入的50%。下到農村從事科技承包或科技服務的農業科技人員享受“一保兩掛”(保出差費,同工資掛購、同獎勵掛鈎)的政策。
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經單位同意,兼職所得收入與單位分成時,個人所得不低於30%,業餘兼職收入全部歸己。
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准同意,科研機構可將其一部分國有資產(含無形資產)向本單位職工有償轉讓,轉讓給科技和管理骨幹的份額應高於一般職工。
股份制企業對為其創辦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可設定創業獎勵股。
允許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有計畫地經銷自己培育和繁育的一部分良種,其收入用於補充科研經費的不足和改善科技人員的待遇。
32.建立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努力形成以企事業基層單位為主吸引科技人才的良好環境。
鼓勵科技人員到企業、農村基層第一線為科技進步作貢獻。凡分配到鄉鎮企業、集體企業和民辦科技機構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或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承包、創辦、領辦、租賃鄉鎮企業、集體企業的,可保留全民所有制身份,其人事、工資、戶口等關係放在縣以上有關部門。對於在縣以下單位工作以及常年堅持在農村基層第一線的農、林、畜、水、氣和醫療衛生科技人員,其津貼部分在工資中的比例,可上浮8-10%。
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待遇,穩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新分配到鄉鎮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從報到之日起,就享受定級定檔工資待遇;農技人員職稱評定以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實績為主要考核內容,邊遠地區和基層第一線工作的農技人員,外語要求可適當放寬;根據國家計畫和各地財政承受能力,對已核定編制、經費有保障的鄉鎮農技推廣站下達社會招工計畫,用以從農民技術拔尖人才中招收契約制工人;農技人員子女升學報考農技專業的,可按規定降分錄取。
進一步穩定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科技人員隊伍。制定鼓勵科技人員到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工作的優惠政策,提高他們的待遇,切實解決好子女就業、退休安置等實際問題。
積極吸引我省科技、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來我省工作,按收單位可不受編制和職稱指標限制。積極吸引海外學成的的科技人才,並確保來去自由、往返方便。
33.科技界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作表率。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力弘揚“負重自強,團結登攀,求實創新,富民興川”的精神。認真遵守科技職業道德規範,堅決反對科研工作中的弄虛作假行為,糾正科研課題評審,堅決反對科研工作中的弄虛作假行為,糾正科研課題評審、成果鑑定、科技獎勵中的不正之風,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用知識報效祖、服務人民。
34.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科技技術宣傳和普及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科普工作總體規劃,逐步增加投入,發揮各級科協和各種學術組織的作用,提高大眾傳播媒介的科普宣傳力度,以多種形式傳播科技知識,提高各級幹部、民眾和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質。進一步加強專業科普工作隊伍建設,鼓勵全社會興辦科普公益事業,有計畫地搞好科普場館建設,建立健全科普工作體系和規章制度。
八、多渠道、多層次地籌集資金,切實增加科技投入
35.抓緊制定和實施《四川省科技投入條例》,逐年提高科技投入的總體水平。建立和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籌資、引進外資為補充,多層次、多渠道的全社會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本世紀末,全省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要達到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以上。
36.增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省和各市地州財政科技經費的年增長速度要高於財政收入的年增長速度,經濟較發達地區,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要更大一些。全省各市地州及縣(市、區)人民政府必須把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研基本建設費和科技專項經費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到2000年,省級科技三項費支出應占同級財政預算的3%以上;市地州級和縣級科技三項費支出應力爭分別占同級財政預算的2%以上和1%以上。
縣及縣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要在每年的生產建設發展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在每年的基建撥款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於重點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設。
37.拓寬融資渠道,增加科技信貸投入。金融機構要逐年增加科技貸款規模,銀行發放的科技貸款的年增長率要達到30%以上。對綜合性的重大科技工種項目、高新技術重大工程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銀行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科研單位和科技企業給予流動資金貸款。科技貸款執行國家規定的基準利率。建立由政府及金融、科技部門參加的會商制度,研究解決增加科技貸款的有關問題。
38.企業要充分運用現有的技術開發政策,切實增加對科技的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用於技術開發的經費應不低於企業當年銷售收入的5%,一般企業應不低於2%。企業的技術開發費按實際發生額進入成本。
39.貫徹和運用好國家有關推動科技進步的稅收優惠政策。
設在經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經省科委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兩年,並在三年內由財政部門返還其交納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經省科委認定的、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省稅務部門審核,可參照執行上述優惠政策。
經省科委認定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轉化科技成果取得的收入,經省稅務部門審核,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三年內由財政部門返還其交納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
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諮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諮詢等)、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兩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
對國家和省級新產品所交納的增值稅地方分成部分,由企業所在地財政返還。
對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取得的技術轉讓收入,持同級科委出具的技術契約認定登記證明及其有關轉讓技術資料,按其稅收解交關係,分別向省級和市地州級稅務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可免徵營業稅。
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對連續虧損兩年以上的企業進行承包、租賃、扭虧轉盈後,五年內實現的利潤首先用於抵補虧損。
對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服務於各行業的技術成果轉讓和培訓、諮詢、服務、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獨立核算的科技諮詢、技術服務機構,開展上述活動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經省、市科委認定、縣以上稅務機關審查認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對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及在此過程中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諮詢、服務、培訓所得,年淨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超過30萬的部分,依法徵收所得稅。
對農村中為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種籽站、氣象站,以及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所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得的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業建設的中間試驗基地或技術中心,經省科委、計委、經委認定,省地稅局審核,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方向調節稅可實行零稅率。
對經各級計畫部門批准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院所的科學業務用房建設,經地方稅務機關審核,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實行零稅率。
40.加強科技經費巨觀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類科技投資都要根據科技發展規劃,確定優先領域,集中支持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科技工程。科技經費必須專款專用,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挪用、剋扣、截留,並依法接受審計、財政監督。各級科委要負責本地區全社會科技投入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綜合管理。
九、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41.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護智慧財產權、尊重國際慣例的原則,以雙邊、多邊、官方、民間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把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科技進步,為經濟建設服務作為首要目標,針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重點加強在先進生產技術、高新技術領域中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支持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研究開發,創辦各種形式的合資合作科技實體。支持科技專業參與高水平的國際合作研究和重要的國際科技學術交流。對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的項目,要充分運用現有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利用國外政府和金融組織貸款,支持重大科技進步項目。
42.廣開技術引進渠道,做好技術引進工作。重點抓好重大技術、先進技術裝備以及農畜新品種、農業防災抗災技術引進。堅持自主研究開發與引進相結合,增強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加強國內研製計畫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計畫的銜接配套,各類技術引進項目的消化吸收經費要納入項目計畫。創造條件讓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參與重大技術引進工作。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積極開展國外智力引進工作。
43.拓寬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大力發展創匯科技,培植高技術含量出口產品龍頭企業和外貿基地;提高我省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擴大技術出口,帶動相關產品和成套設備的出口;發展技術勞務輸出。推進多種形式的技貿合作,發展海外投資視窗和技術直接進出口業務。鼓勵研究開發能力強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積極申報進出口權。對出口技術及高技術產品,銀行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對符合退稅條件,經省科委認定的出口高技術產品,稅收部門要優先安排退稅。
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
44.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增強加速科技進步的合作感和緊迫感,堅定不移地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全局工作的中心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抓好科教興川戰略的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及省級有關部門每年至少要召開兩次會議專門研究科技工作,切實解決科技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45.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把推動科技進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真正做到黨政第一把手親自抓第一生產力,親自組織制定科技進步工作的總體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協調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大問題,抓事關全局的重點項目,檢查科技進步政策的落實,督促資金到位。
46.四川省科技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省科技工作的巨觀決策和管理,加強對實施“科技興川千億工程”的組織領導。省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省科技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對領導小組決定的重大工作,負責組織實施監督檢查。
各級科學技術委員會要切實做好科技工作的巨觀管理和綜合協調。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全省科技進步。
47.強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科技進步年度目標管理制度,並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年度考核之中。對事關全局的重大科技工作,要明確目標任務及工作措施,明確領導責任和責任部門,確保目標任務的落實。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科技進步的統計工作,每年定期發布統計公報。
48.開展“科教興川貢獻獎”評選和獎勵工作。對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並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在生產建設流通一線推廣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重大技術工程,以及在組織推動全社會科技進步、促進科技與經濟密切結合等各項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省委、省政府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49.加快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各級領導機關要建立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程式,充分發揮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各方面專家的作用,特別要重視和發揮科技顧問團和科技民眾團體的作用。加強軟科學研究,對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重點項目,要廣泛聽取專家意見,進行系統的研究論證。
50.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按法定程式抓緊制定《四川省科技進步實施條例》、《四川省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條例》等加速我省科技進步的法規,強化科技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教育和執法工作。對已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定期組織執法檢查。
各市、地、州和省級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推進科技進步的具體措施和考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