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是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示和關懷下,於1956年10月成立的,是科技部直屬的國家級公益類科技信息研究機構。定位於“為科技部等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為科技創新主體(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成為全國科技信息領域的共享管理與服務中心、學術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和網路技術研究推廣中心,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並在全國科技信息系統中發揮指導和示範作用”。全所下設7個職能處室、6個公益部門和3企業集團。主要從事以“科技決策支持”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科技信息服務、新技術研發推廣和先進服務平台管理、科技信息領域高級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培訓、社團管理、媒體出版等業務,同時肩負著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重任。
五十年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為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為繁榮我國科技信息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榮獲各類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獎勵幾十項。同時,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代表國家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信息計畫(IFAP)、國際信息文獻聯合會(FIO)等國際組織,有關專家擔任了相關國際組織的領導職務,參與這些國際組織在科技文獻領域、情報學基礎研究以及人才培養計畫和項目的研究與實施。此外還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獻信息機構建立了穩定的業務合作關係,成為我國科技信息領域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重要視窗。
今後,中信所將憑藉自身結構優勢、機制優勢、業務優勢和人才優勢,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繼往開來、團結奮進、勵精圖治,為服務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主要領導
戴國強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歷任國家科委工業科技司副處長,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處長、處長,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中心主任等職。長期從事高新技術領域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科技計畫統籌協調和重大項目的組織與實施管理工作,致力於推進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開放共享和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等工作。趙志耘
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成本研究會秘書長;現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兼任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專長是巨觀經濟理論與政策、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等領域的研究。現已出版學術專著17部、譯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近年來多次參與國務院、財政部和科技部等部門重要研究報告和政策報告的起草和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及省部級以上項目20多項,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和科研組織工作經驗和能力。郭鐵成
研究員,哲學碩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目前分管中信所戰略研究中心、情報方法研究中心。研究領域:戰略研究方法,國家創新戰略,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政策工具。還從事過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也做過宣傳、新聞等行政管理工作。曾任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新民
研究員,工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科技資源導刊》總編。歷任科技部發展計畫司高技術計畫協調處副處長,辦公廳秘書二處副處長,秘書處副處長、黨組秘書(正處級),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副處長(正處級)、綜合與計畫處處長等職。長期從事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編制、高新技術領域科技計畫統籌協調和實施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建設、科研誠信體系建設,以及科技資源共享理論研究與實踐等工作的組織實施。劉琦岩
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曾任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講師/年級主任、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宣傳培訓處副處長、科技部調研室調研一處處長、寧波市科技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科技部調研室副主任等職。長期從事科技發展與改革重大議題、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科技及產業化管理研究,以及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的行政管理。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等機構理事。現主要負責中信所信息技術支持中心、研究生部、後勤支持等相關業務。主要業務專長: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區域及產業創新管理、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科學知識的理論與進步等議題研究,以及軟科學管理工作。呂偉偉
副研究員,現任中信所正局級調研員。長期從事科技信息管理、科技文化傳媒出版發行管理等工作。張旭
研究員,中信所副局級調研員,現掛職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中 信 所 大 事 記
1956年10月 中國科學院科學情報研究所在北京朝陽內大街137號成立。1957年12月 《科技情報工作》(現《中國信息導報》)創刊。
1958年12月 更名為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1960年1月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歸屬國家科委領導。
1965年6月 科技情報大樓在北京東四建成並投入使用。
1966年5月 從法國進口布爾(Bull)計算機,開始自動化情報檢查研究。
1970年1月 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遷至和平街原北京化工學院辦公並對外服務。
1970年6月 周恩來總理指示:“情報所要組織得很好,搞一個好的班子,這是為大家服務的”。
1974年8月 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參加國家實施的“748”工程,開展“情報檢索”,“機器翻譯”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1975年10月 首次代表國家加入國際組織(UNISIST)。
1978年12月 開始情報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
1979年12月 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系統和服務委員會(INFCO)。
1982年6月 《情報學報》創刊。
1983年10月 我國大陸第一個國際在線上檢索服務站開通。
1984年1月 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科委成立科技情報局,人員納入中國科技情報所編制,執行政府職能。
1984年6月 建成我國第一個中文文獻資料庫“中文藥學文獻資料庫自動編排及檢索系統”。
1985年8月 《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和《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6年5月 聶榮臻為我國科技情報事業30周年題詞:“進一步發揮我國科技情報工作的重要作用,為四化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1987年7月 中國科技情報中心大樓(公主墳)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0年10月 中文檢索系統向全國提供服務。
1992年9月 更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1992年12月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國家科委信息研究中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仍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1995年 中國科技信息網(STINET)開通。
1996年8月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大樓區域網路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6年10月 召開“慶祝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所40周年大會”。
1998年6月 開始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情報學博士研究生。
2000年7月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工程技術圖書館成立。
2000年7月 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註冊登記。
2001年7月 面向決策的科技信息網”正式開通。
2002年10月 科技部正式批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改革為公益性科研機構。
2002年10月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被批准設立“圖書館、情報和檔案管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03年9月 經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准我所獲得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6月 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院士著作館開館。
2005年8月 中信所辦公樓安全加固改造工程得到國家發改委批覆,辦公大樓安全加固改造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2005年10月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深化改革全員公開招聘工作順利完成。
2006年7月 北京萬博科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註冊登記。
學會團體
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始創於1964年,是全國科技情報工作者自願結合、依法註冊成立的全國性非營利學術團體,其主管部門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掛靠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情報學會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情報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學術交流活動、普及科學技術情報知識、開展諮詢服務與接受課題研究、溝通中央與地方科技情治單位及行業間的聯繫、出版學術書刊和科普讀物等,下設5個工作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組織工作委員會、普及工作委員會、 海峽兩岸科技信息交流委員會和合作交流委員會,下設5個專業委員會: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信息資源專業委員會、信息研究與諮詢專業委員會、情報理論方法與教育培訓專業委員會和科技出版與聲像專業委員會,下設1個分會:競爭情報分會,主辦《情報學報》、《大眾軟體》。
多年來,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通過連續舉辦“全國科技情報工作研討會”、“全國計算機信息管理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以及組織開展“我國科技情報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和“我國情報學學科建設、發展和前瞻性研究”等國家級課題研究工作,在促進全國科技情報行業體制改革與業務發展以及情報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軟科學研究會
中國軟科學研究會成立於1994年12月23日,是我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及各級決策機構從事軟科學研究或管理工作的機構、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專家學者,為實現其宗旨自願聯合起來的全國性學術團體。研究會理事長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成思危教授。名譽理事長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吳階平院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蔣正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院士,研究會法人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賀德方,研究會原理事長馬賓。
研究會以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全國軟科學事業和諮詢產業的發展,服務於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促進我國各級各類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的進程,使決策與決策的執行更加符合人民利益為根本宗旨。主要工作任務是積極探索各級各類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程式與措施,為完善國家民主政治體制、為經濟建設及改革與發展做出貢獻。受國家科學技術部委託,組織辦理“國家軟科學研究計畫”一般性項目的申報立項、階段檢查和結題評審工作。對我國軟科學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中長期規劃開展研究,並向國家巨觀管理部門提出建議。組織開展軟科學基礎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進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努力促進軟科學理論體系的建設與發展。積極發展研究會團體與個人會員,組建全國軟科學工作與諮詢服務網路,建立並定期充實、完善、發布《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專家資料庫》,接受境內外各界的委託,提供決策支持與諮詢服務。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大力宣傳普及軟科學。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軟科學的國際化進程。多方籌措資金,為扶植、推動軟科學的發展提供經濟支持。主辦“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努力辦好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刊名的研究會會刊《中國軟科學》雜誌。
研究會自開展工作以來,積極組織全國各地的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充分發揮我會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領域的整體優勢,在聯繫、交流、協作的基礎上,提高協同解決各種疑難複雜問題的能力。在當前跨世紀的重大歷史時期,面對改革、發展兩大主題和知識經濟新時代,就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開展研究並提供決策支持。特別是對諸如國民經濟巨觀形勢預測,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各類產業經濟政策與規劃,新亞歐大陸橋及沿橋地區開放與開發建設,我國東、中、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農業與農村問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各種類型所有制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勞動力再就業,金融、財政、稅收制度及商業流通體制的改革與完善,人口、資源與環境,重大國際問題對策分析,重大項目可行性論證,高新科技領域技術預測與評價,企業發展戰略與管理方案諮詢等有關經濟、文化、社會各類重大問題的研究,均收到了傲人的成績,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為各級各類決策機構重視並採納,取得了良好的、世所矚目的社會效益,為我國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
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於1993年成立,是全國廣大科技成果工作者自願結合組成的全國性非贏利學術團體,具有獨立社團法人資格。研究會主管部門是科學技術部,委託管理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下設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和科技成果檔案專業委員會。研究會的業務包括:組織和開展全國科技成果管理、套用與推廣的理論研究及其學術交流活動,為政府部門制定有關科技成果相關政策法規與規劃等提出建議;開展科技成果評估、評價與諮詢活動,承擔政府部門等委託的研究課題和相關工作;組織各種類型的科技成果管理與套用培訓活動和科技成果推廣活動以及國內外交流考察活動;開闢學術交流渠道,開展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學術團體的友好往來;宣傳科技成果管理、套用與推廣和理論研究的意義,編輯出版科技成果管理、套用與推廣的學術書刊、資料;推薦獎勵優秀學術論文、作品;表彰為開展科技成果研究、管理、套用與推廣和理論研究做出重大貢獻和為開展本會活動積極工作的會員。
中國科技諮詢協會
中國科技諮詢協會經國家民政部註冊登記,於2003年4月正式成立。她作為一個非盈利的 自律性社會團體,主要職責是通過建立和完善協會會員的資格認證程式和會員職業行為準則,促進會員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和職業信譽能力的提升,保證諮詢工作的價值和有效性。 通過諮詢行業知識資源的建設,促進會員為各類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服務。合作交流
與中信所建有合作關係的國家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瑞典、丹麥、奧地利、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荷蘭、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朝鮮、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等。代表國家加入的國際組織
年份 | 國際組織名稱 | 資格 |
1975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綜合信息計畫(PG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科學情報系統(UNISIST) | 國家會員 |
1979 | 國際標準化組織情報委員會(INFCO)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情報網(ISONET) | 國家會員 |
1980 | 國際信息文獻聯合會(FID) | 國家會員 |
1982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科技信息與經驗交流網(ASTINFO) | 國家會員 |
1985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信息與計畫(UNESCO/IIP) | 國家會員 |
1985 | 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TIPS) | 國家會員 |
1987 | 世界工程師聯合會工程信息委員會(WFEO/CEI) | 國家會員 |
2000 | 亞太地區信息網路(UNESCO/APIN) | 國家會員 |
2001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信息計畫(UNESCO/IFAP) | 國家會員 |
2006 | 國際科學協會國際科學技術信息委員會(ICSU/ICSTI) | 國家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