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電影美學是一種高屋建瓴的掌控。試想一想,當初佛主釋迦牟尼隨意地拈花微笑,便
成妙悟。可是,如果沒有佛主的功力,誰都去拈花微笑一下,如何能達妙悟境界?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徒增笑柄。事實上,正是由於對世界、宇宙的本質了如指掌,所以,對佛主來說,拈花與微笑這樣的美妙感覺與直覺是完全舉重若輕、自然天成的事。
塔可夫斯基對電影本體的認識至深至遠,認為電影的本質就是記錄和保存時間,是雕刻時光,所以,他的電影除了深刻的思想,還有時間的晶瑩剔透,就像《伊萬的童年》、《鏡子》里的影像;所以,伯格曼稱塔可夫斯基捕捉生命猶如夢境,宛若倒影。
本書是對世界電影美學中頗具影響的著作或文章的導讀式分析,目的是給廣大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和學習電影美學理論的方便途徑。
圖書目錄
建構電影藝術的美學話語
——評巴拉茲的《電影美學》
電影語言革新的宣言
——維爾托夫《電影眼睛人:一場革命》
創造性地處理現實
——約翰·格里爾遜《紀錄片的首要原則》
蒙太奇經典理論
——愛森斯坦《蒙太奇論》
——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
電影的聖徒與聖經
——巴贊《電影是什麼?》
現代性碎片的影像救贖
——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
麥茨論
——麥茨《想像的能指》
世俗與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
——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話》
一個經典電影理論文本
——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
女權主義電影理論
——勞拉·莫爾薇《視覺快感與敘事性電影》
電影形式主義的探索
——諾埃爾·伯奇《電影實踐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電影工業的批判理論
——霍克海默、阿多爾諾: 《啟蒙的辯證法》
類型電影和大眾媒介的神話製造
——托馬斯·沙茲《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
密語50小時
——特呂弗《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
靈感的塗鴉影像的前傳
——安東尼奧尼《一個導演的故事》
大師記世紀行
——布努艾爾《我的最後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