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展望:保持復甦

世界經濟展望:保持復甦

《世界經濟展望保持復甦》是2010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世界經濟展望:保持復甦(2009年10月)》內容簡介:經濟活動可能會在短期內迅速回升。然而,推動目前反彈的力量從性質上看是臨時性的,包括重大的財政刺激、中央銀行對信貸市場的支持,以及在生產大幅度下降及庫存削減之後出現的庫存重建。這些力量在2010年會有所減弱。

目錄

假設和慣例

其他信息和數據

前言

《世界經濟展望》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聯合序言

概要

第一章全球前景和政策

全球衰退已近尾聲

今後的去槓桿化和就業的緩慢增長

正在改善但依然困難的金融狀況

疲軟的實體部門態勢

政策繼續提供支持,但支持減弱

乏力的復甦和對溫和通貨緊縮的脆弱性

2010年之後:全球經濟如何實現重新平衡?

持續復甦面臨的風險

政策挑戰:協調短期與中期目標

附錄1.1.商品市場的發展和前景

參考文獻

第二章國家和地區展望

隨著危機日漸平息,美國經濟正在企穩

亞洲:從反彈到復甦?

歐洲:將經歷疲弱的復甦

獨立國協:一些國家的復甦困難重重,另外-些國家則阻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其他先進經濟體:正在走向復甦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框架增強了彈性

中東:鞏固增長前景

非洲:重拾增長勢頭

第三章從資產價格波動中吸取的貨幣政策教訓

現代時期的資產價格暴跌

當前危機爆發前的巨觀經濟模式

貨幣政策的作用

政策制定者應對資產市場波動作出反應嗎?

政策結論

附錄3.1.計量經濟學方

附錄3.2.數據來源

參考文獻

第四章造成哪些損害?金融危機之後的中期產出動態

中期內產出是否恢復?

分解:為什麼銀行危機後總產出未能恢復?

哪些因素與中期產出損失有關?

對當前金融危機後前景的含義

附錄4.1.數據來源和方法

參考文獻

附錄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討論世界經濟前景

統計附錄

假設

最近更新

數據和慣例

國家分類

《世界經濟展望》國家分類中各組的-般特徵和組成

表目

產出(表A1-A4)

通貨膨脹(表A5-A7)

財金政策(表A8)

對外貿易(表A9)

經常賬戶交易(表A10-A12)

國際收支與外部融資(表A13-A15)

資金流動(表A16)

中期基線方案(表A17)

《世界經濟展望》部分論題

專欄

專欄1.1.貿易融資與全球貿易:從銀行調查中得到的新證據

專欄1.2.相比過去的危機,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是否更有彈性?

專欄1.3.復甦過程中是否會充斥著失業?

專欄1.4.房地產市場風險

專欄1.5.從逆差到順差:全球經常賬戶最近的變化

專欄1.6.關於商品價格前景,期權市場告訴我們什麼?

專欄1.7.如何解釋糧食價格波動的增加?

專欄4.1.從歷史視角看國際金融危機

專欄A1.對部分經濟體進行預測時的經濟政策假設

表1.1.《世界經濟展望》預測概覽

表1.2.商品價格發展,2008-09年

表1.3.商品消費和市場份額

表1.4.按地區劃分的全球石油需求和產量

表2.1.先進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失業率

表2.2.部分亞洲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2.3.先進經濟體:經常賬戶狀況

表2.4.部分新興歐洲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2.5.獨立國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2.6.部分西半球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2.7.部分中東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2.8.部分非洲經濟體:實際GDP、消費價格和經常賬戶差額

表3.1.1970年至2008年的住房價格和股票價格暴跌

表3.2.在變數閾值基礎上觀察的分類

表3.3.政策制度在應對金融衝擊中的參數和表現

表3.4.政策制度在應對生產率衝擊中的參數和表現

表3.5.用做警報閾值的百分位

表3.6.基於機率回歸的邊際機率

表4.1.產出損失與初始狀況

表4.2.產出損失與危機後的狀況和政策

表4.3.穩健性:產出損失與初始狀況,略去危機嚴重程度

表4.4.穩健性:產出損失與危機後狀況,略去危機嚴重程度

圖1.1.當期指標和前瞻性指標

圖1.2.全球指標

圖1.3.成熟信貸市場的發展

圖1.4.新興市場狀況

圖1.5.外部發展

圖1.6.部分先進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和流動陛度量指標

圖1.7.廣義政府財政差額和公共債務

圖1.8.為緩解金融壓力提供的公共支持

圖1.9.全球前景

圖1.10.全球通貨膨脹

圖1.11.潛在增長和失業率

圖1.12.GDP增長

圖1.13.全球失衡

圖1.14.全球前景面臨的風險

圖1.15.全球情景

圖1.16.商品和石油價格

圖1.17.全球衰退和復甦中的商品價格

圖1.18.世界能源市場的發展

圖1.19.金屬市場的發展

圖1.20.主要糧食作物市場的近期發展

圖2.1.美國:穩定的跡象

圖2.2.先進和新興亞洲:復甦能否持續?

圖2.3.歐洲:緩慢的反彈

圖2.4.歐洲:未來的挑戰

圖2.5.獨立國協:艱難的復甦之路

圖2.6.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翻開新的-頁

圖2.7.拉丁美洲:復甦已在掌控之中

圖2.8.中東:恢復增長

圖2.9.非洲:具有彈性的經濟體

圖3.1.資產價格暴跌

圖3.2.住房價格暴跌之前和期間的部分巨觀經濟變數

圖3.3.股票價格暴跌之前和期間的部分巨觀經濟變數

圖3.4.代價高昂的住房價格暴跌和其他住房價格暴跌之前和期間的部分巨觀經濟變數

圖3.5.資產價格暴跌的機率

圖3.6.預測資產價格暴跌指標的失誤

圖3.7.住房價格和股票價格的近期發展

圖3.8.近期住房價格暴跌的警報信號

圖3.9.近期住房價格暴漲背後的巨觀經濟模式

圖3.10.近期住房價格暴漲和住戶資產負債表

圖3.11.住房價格暴跌之前的貨幣政策

圖3.12.近年來先進經濟體的通脹與產出

圖3.13.住房價格和貨幣狀況

圖3.14.股票價格和貨幣狀況

圖3.15.金融衝擊的影響

圖3.16.生產率衝擊的影響

圖3.17.巨觀審慎規則中名義信貸的最佳權重

圖4.1.金融危機後的中期人均產出:案例研究

圖4.2.按時間和經濟體類型劃分的危機分布

圖4.3.方法示例(韓國1997年)

圖4.4.銀行和貨幣危機後的產出變化

圖4.5.銀行危機後的中期增長

圖4.6.產出分解

圖4.7.需求方分解

圖4.8.產出演變與危機前投資

圖4.9.產出演變與危機前失衡

圖4.10.產出演變與金融發展和收入

圖4.11.產出、雙重危機和金融開放度

圖4.12.就業損失和就業保護立法

圖4.13.產出損失和巨觀經濟刺激

圖4.14.危機後關鍵變數與產出損失的聯繫

圖4.15.銀行危機後的產出演變:衡量危機前趨勢的替代指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