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介紹
地圖名稱:世界大戰-歷史的抉擇
地圖類型:魔獸對抗地圖
原創地圖:惡魔獵人、帝國首相
地圖語言:簡體中文
支持人數:1-12
魔獸版本:1.24e
最新版本:《世界大戰Ⅱ:歷史的抉擇1.22D》
遊戲介紹:
國家分布
遊戲人數:10-12人,設定了當時12個主要的國家或政治同盟體,其中10個是歷史中真正直接參與二戰的國家,另有兩個假想國,中南美同盟與拉丁美洲聯盟,歷史上他們並未被整體捲入二戰,玩家們可以選擇尊重歷史,南美洲將變成中立地區,南美的玩家將擁有全圖視野卻不能控制單位,成為“觀看者”;但玩家也可以選擇加入“南美之王”的劇情,讓戰火遍及全球。
歷史事件
遊戲並非是單調的軍事對抗,還加入了豐富的歷史事件,充分利用這些歷史事件,會給玩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其中有的事件會給敵人增加負面BUFF(如蘇聯的冬天,軸心國軍隊在蘇聯境內會減速);有的會改變玩家間的外交關係(如巴巴羅薩與珍珠港事件,是蘇德,美日宣戰的導火索);還有的會給玩家提供一些額外單位(如隆美爾的“北非軍團”與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保衛埃及,還有中國的組建“飛虎隊”等);另外,有部分事件需要玩家自己觸發(如德國占領巴黎將觸發,貝當政府投降事件,義大利部隊過早進入法國勢力範圍,將觸發義大利參戰事件等)。總之,豐富的歷史事件也是一個小小的亮點,這些事件將貫穿整場遊戲,讓玩家在遊戲中領略歷史的魅力。工業資源
不同於其他的魔獸地圖,歷史的抉擇擁有獨一無二的收入系統;遊戲中將一分鐘設定為一個月,收入按遊戲中的每天(自然時間2秒)計算,達到了鋼鐵雄心一類戰略遊戲的即時收入計算水平。其中實際增加的黃金=每日收入-流水線生產每日花費;流水線主要負責工業生產,軍事工業研究,而科技研究、徵召步兵、培訓精英等,屬於一次性投入。
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有三部分,城市工業值、商業區收入和殖民地/支援物資收入。其中城市工業為主要收入,並可以不斷的發展,發展等級一共設為7級,等級越低性價比越高,不過實際遊戲中,3、4級為最佳,因為發展等級過低會導致城市發展緩慢的問題,而過高又會使得經濟負擔過重,不過也有玩家嘗試過2工業速攻等另類玩法。另外,占領別國的領土會受城市原屬國家的影響,導致工業量與人力增長值降低。
收入的另外兩部分,分別是公民建造的商業區和殖民地/支援物資收入,其中,商業區因電力需求導致性價比低,決定了它不可能取代城市的工業收入。而殖民地/支援物資的的收入,雖是遊戲中性價比最高的收入來源,但全圖一共只設有四處,也不可能成為主流收入來源。但二者作為補充,以適應不同國家的特殊需求。
科技升級
遊戲中的科研項目大都在公民建造的“技術研究中心”和“工業技術中心”中研究,“技術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坦克升級,並能改建為“陸軍理論研究所”和“空軍理論研究所” ,其中的研究項目可以提高陸軍與空軍的作戰能力。而“工業技術中心”則可以研究現代農業(提高人力增長)、計算機技術(提高技術精英)、機器改良(增加工業收入)以及雷達、V1、V2飛彈(僅部分軸心國可用)和核子彈的“裂變”項目。
而科技升級,則在工人生產的“軍工科研中心”和“輕工科研中心”中研究,“軍工科研中心”主要包括了各類工業單位的武器與裝甲的升級研究,與坦克的引擎研究;而“輕工科研中心”則是服務於“輕武器”與“防彈衣”的研究和煉鋼技術的升級。
科研項目全部為一次性投入,而科技升級都是採用流水線的研究方式。一個國家的科技能力直接影響其資源收入和作戰能力。是遊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個國家能力的最主要表現。
生產單位
可以說近代戰爭的的成敗,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是密不可分的。在遊戲中,生產大多依賴於工廠,從製造汽車、大炮、坦克到建造飛機、戰艦,都依賴於工廠生產,且消耗相應的黃金、人力、鋼材資源,並需要滿足一定的科技等級與工藝保障。
工廠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其中影響生產快慢的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這個工廠的工藝等級,工藝等級越高生產越快,當生產工藝達不到基礎工藝要求時,生產進度則會明顯變慢。工藝的提高依賴於技術精英的投入,提高的等級越高,投入的精英就越多,而技術精英培訓量較低,雖然建造培訓基地可以增加精英的增長量,但這種培訓基地造價一般較高,所以合理的分配工廠工藝也是對玩家規劃能力的一個考驗。
此外,步兵可以直接通過兵營徵召,不需要經過工廠的流水線生產。雖然這種徵召方式簡單,且不需要消耗鋼材,但也有無法加強與消耗人力較快的缺點。
獨特系統
地圖中不僅僅有工業、流水線、鋼材等有別於其他地圖的設定,還有獨特的新系統。比如,單位戰鬥經驗升級系統,遊戲中所有的單位在殲滅敵人過程中將獲得經驗,殲滅的敵人越多,打敗的敵人越強,就會得到越多的經驗值而晉級,晉升等級為:正規、老練、驍勇、精銳、近衛、鐵血,部隊將在千錘百鍊的戰鬥中之間,晉升為一支精銳之師,除去在戰場上獲得經驗外,玩家也可以在生產時投入精英,這樣就可以直接生產出驍勇的單位,不過由於精英值過低的限制,不可能大規模套用,所以精英一定要用在最精銳的部隊上。
很多戰略地圖中,玩家生產的單位大多大同小異,很難體現出玩家個人的喜好與實際需求,而在本圖中,玩家可以通過實驗室,以原有單位為模板,按照自己的意志對生產單位的藍圖進行改造,以滿足玩家的不同需求。玩家可以給部隊添加更強的火炮、或是增強裝甲保護、防空能力,再或是擴建提高軍隊建制,總之這一切都將按照戰場的需要和玩家的意願進行。改裝後,單位的生產工藝和消耗也將有相應的提高,所以科學的配置也將是改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遊戲模式
歷史模式
歷史模式(即禁止自由外交)
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東亞共榮圈,中南美同盟
同盟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中國,聯邦,拉美
為了反映歷史中同盟國多於軸心國的實情,遊戲中將兩大陣營國家設定為5:7(或4:6),同盟國雖然總體實力強於軸心國,但軸心國卻可以效仿歷史,將同盟國各個擊破。
10個主要的參戰國分別是: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與東亞共榮圈(即滿洲國、汪偽政府、泰國等東亞親日政府的綜合體);同盟國:美國、英國、蘇聯、中華民國、法國和大英國協(即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大英國協成員國的綜合體)。2個假象國:中南美同盟(即墨西哥、阿根廷等親德的南美國家)與拉丁美聯盟(古巴、巴西等親美的南美國家),2個假象國的設定是為了考慮全圖的遊戲性,並參考了鋼鐵雄心2中“南美之王”的劇本而設定的。
開戰時間: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國、法國、大英國協對德國宣戰;
1940年1月1日,南美之王劇情(非史實劇情),中南美同盟對拉丁美同盟宣戰;
1940年10月義大利,中南美同盟加入軸心國,與同盟國交戰;
1941年6月,巴巴羅薩,德國對蘇聯宣戰,蘇聯加入同盟國;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美國對日本宣戰,美國、中華民國、拉丁美洲加入同盟國;
1943年6月,日本實施“北上計畫”(非史實劇情),日本對蘇聯宣戰。
自由模式
自由模式(即允許自由外交)
自由結盟是取消所有原先各國外交關係,和之後發生所有歷史事件,提供一個架空二戰真實歷史的遊戲背景。
自由結盟不是讓玩家亂結盟,亂宣戰,也不是讓玩家多結盟,少宣戰。而是提供一個全新的盟友體系,豐富遊戲性的設定。如果蘇德結盟,能否單挑世界?如果中日東三國一體化能否趕走蘇英,實現亞洲崛起?如果英國帶領大英國協,能否打敗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美國,重新稱霸世界?小劇本如此,大劇本也是如此。
後面為玩家設定幾個劇本,提供單挑、區域戰爭、世界戰爭的新模式。對抗確實需要合理的合縱聯橫!但不是要你聯盟。。。聯盟。。。再聯盟。。。(請按暫停,輸入waijiao)
一.(世界劇本)四國集團VS八國集團
英美兩國調停了中日戰爭,日本放棄了進一步進攻中國的計畫,而民國也被迫承認了東亞共榮圈,就此美英日三國進一步擴大了《美英日三國同盟》條約,達成了太平洋共識。但與此同時,由於英國將注意力放到了亞太,孤居西歐的法蘭西卻發生了劇變,一戰的英雄貝當元帥,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法蘭西共和國,建立了半法西斯化國家,並且與德國結盟。而德意也就波蘭瓜分問題與蘇聯達成了一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激怒了西方世界,英美各國開始準備制裁德蘇,而德蘇卻因此進一步走向團結。一場歐陸對抗世界的戰爭,即將爆發。
四國集團:德國、蘇聯、義大利、法國
八國集團:美國、日本、英國、大英國協、中華民國、東亞共榮圈、中南美聯盟、拉丁美洲
戰爭爆發時間:1941年1月
二.(世界劇本)三洲同盟
諾門罕戰爭徹底改變了亞洲的格局,蘇軍趁勝直入滿洲,打敗了日本的關東軍,皇道派將領大多戰死,蘇聯趁機扶植日本的少壯派將領奪權,在日本推翻了天皇統治,建立了日共統治的國家。而蔣介石也被迫接受了共產理念與日共簽訂了保持現狀的和平條約,承認了偽滿洲國。
面對共產國際在亞洲的瘋狂擴張,張伯倫決心實施“禍水東引”的計畫,英法和德意講和,簽訂了《反共同盟協定》,歐盟就此成立。
就在東西碰撞的巨大漩渦中,羅斯福迅速的引導一場美洲聯盟,並與澳洲,印度,加拿大等國簽訂了《美洲——太平洋軍事互助協定》。
三分天下的世界到底要走向何方?
歐盟集團:德國、英國、義大利、法國
亞洲聯盟:蘇聯、日本、民國、東亞
美太聯盟:美國、大英國協、中南美、拉美
戰爭爆發時間:1941年1月
三.(世界劇本)德美蘇的新秩序
一戰結束後,英國忽然發覺蘇聯和美國的突然崛起,嚴重威脅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英國試圖通過控制國際聯盟,重新奪回對世界的領導權。
中日戰爭爆發後,英國通過國聯裁決,迫使民國蔣中正政府承認了東亞共榮圈的存在。並藉此延長了《英日同盟條約》,以謀求利用日本在太平洋地區遏制蘇聯與美國的崛起。
而與此同時,飽受戰敗屈辱的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逐漸走向強國行列,這一點,讓英法頗為忌憚,因此英法被迫拉攏義大利,並許以其在地中海的領導權。
面對英法意日同盟領導的舊秩序,《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美德同盟條約》也相繼簽訂,然而新的秩序真的能夠誕生么?!
舊秩序: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拉美、中南美、民國、東亞共榮圈、大英國協
新秩序:德國、蘇聯、美國
開戰時間:1941年1月
外星人模式(即把拉美改成電腦)
一戰的硝煙還在瀰漫,正當元首打算一舉進攻波蘭時,南非,西西伯利亞,印尼,南美德雷克海峽,出現一些神秘的異形,它們擁有者強大的身軀,一群又一群的從異界通道湧出,途徑之處,無不被破壞,各國只能放下當前的軍事對抗共同面對強大的異界入侵者,但入侵者,似乎在尋找這什麼東西,他們都共同湧向了一個地方——德國柏林帝國大廈。傳言在帝國大廈的某出,有它們需要的東西......
開戰事件:1939年9月1日
勝利條件:守住柏林,打敗最終BOSS
名將系統
【新】名將系統
名將特殊技能共10種,每種分3級,其英雄等級要求分別為8級,20級和32級。
1,步坦協同作戰理論,依靠機械化部隊與步兵軍團協同作戰的理論,將極大的增強地面部隊的進攻能力。增加900\1000\1100範圍地面單位10%\15%\30%攻擊速度與30%\40%\50%移動速度。
擁有者:(意)格拉齊亞尼;(法)戴高樂;(英)奧金萊克;(東亞)山下奉文
2,遲滯戰術,通過利用減緩敵人的攻勢創造反擊機會。降低1000\1100\1200範圍敵方地面單位10%\20\30%攻擊速度與20%\35%\50%移動速度。
擁有者:(英)蒙哥馬利;(意)梅塞;(聯邦)蒙巴頓;(中南美)貝隆;(蘇)科涅夫
3.大縱深理論,利用大縱深給敵人造成補給困難,從而削弱敵人地面部隊的戰鬥力。降低900\1000\1100範圍內敵軍30%\40%\50%攻擊力。
擁有者:(蘇)羅科索夫斯基;(中)蔣介石
4.決戰計畫,集中利用小範圍的己方軍隊,從而獲得強大的攻擊加成,用以實行與敵人的決戰計畫。提高350\400\450範圍內友軍百分之40%\65%\100%的攻擊力。
擁有者:(日)岡村寧次
5.空地一體化作戰,空軍與地面單位相互掩護,協助推進的作戰方式。增加800\900\1000範圍空軍與地面單位20\30\40點防禦值。
擁有者:(美)艾森豪
6.閃電戰理論,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增加700\800\900範圍飛機與地面機械化單位20%\30%\40%攻擊速度與30%\45%\60%移動速度。
擁有者:(德)古德里安;(德)隆美爾
7.滲透作戰理論,通過滲透作戰的方式,打破敵人的防禦計畫,破壞敵人的防禦力。降低周圍900範圍敵人地面單位包括建築物15\30\45點防禦值。
擁有者:(德)曼斯坦因;(美)巴頓;(日)板垣征四郎
8.重點突破戰術,集中周邊地面部隊的作戰能力,從而尋求重點突破的戰術。提高700\800\900範圍內友軍30%\40%\50%的攻擊力。
擁有者:(德)博克;(美)麥克阿瑟;(日)松井石根;(東亞)土肥原賢二;(中南)拉米雷斯;(中)李宗仁;(拉美)杜拉特;(聯邦)斯利姆
9.縱深防禦理論,依託縱深作戰的優勢,增強周圍部隊的防禦能力。增加周圍800範圍地面單位包括建築物20\35\50點防禦值。
擁有者:(蘇)朱可夫
10.彈性防禦理論,利用戰場空間和時間因素,指揮部隊快速機動和集中兵力進行機械防禦。對周邊800\900\1000範圍內地面機械單位提供20%\35%\50%的防禦加成。
擁有者:(德)莫德爾;(蘇)華西列夫
各國概述
德國
德意志第三帝國,擁有初始最強的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也是經濟強國之一。巨大的技術精英加成,使其成為遊戲中最強大的國家,近乎是以一己之力對付歐洲各國(即英國,法國,大英國協和蘇聯),是軸心國歐洲乃至世界戰場的重要力量。需要在遊戲初期打擊儘可能打擊同盟國,為相對較弱的軸心國爭取日後戰爭的力量與空間,玩家玩此國需要過硬的技術和多線操作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蘇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紅色的東方巨人,是歐洲的工業強國,擁有最廣袤的領土和最大的戰略縱深,誰能抵擋納粹德國在歐洲的瘋狂入侵?只有這紅色的東方巨人。蘇聯擁有獨特的廉價工業生產線,但因為其技術科技實力不如德國,所以在蘇德戰爭中往往處於被動地位,不過,在冬天(蘇聯特有BUFF)的幫助下,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至於誰勝誰負一切由你抉擇。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擁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發展空間和時間,雖說參戰時間較晚,但卻有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能力。美國地處北美,遠離戰火,有著良好的發展條件,其主要對手是在亞洲崛起的強國日本。作為一個美國要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要先打敗日本,還是先支援歐洲?要明白你是同盟國最為倚賴的民主兵工廠。
日本
日本,明治維新後亞洲崛起的強國,在九一八事變後開始發動對中國的入侵,後相繼扶植偽滿政府、華北自治政府、汪偽政府。在遊戲中是軸心國的第二力量,作為亞洲軸心國的領袖,和美國一樣,日本也擁有改變世界格局的力量,雖說,經濟上稍遜於美國,但其擁有遊戲中性價比最高的殖民地,所以與美國也是可以匹敵的。不過,不同的是,日本小國寡民,土地資源十分有限,除了海洋幾乎沒有戰略縱深。
英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歐洲的老牌工業強國,曾經的世界警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心。在遊戲中英國擁有初期最強大的海軍力量,廣袤的非洲和加拿大殖民地,是同盟國歐洲戰場最為重要的力量,正因為它的幫助,才讓蘇聯有戰勝德國的可能性,同時也要幫助法國抵禦德國的入侵,一個優秀的英國可以讓德國和義大利舉步維艱。
法國
法國,同樣也是歐洲的老牌強國,不過,卻已經無法以一己之力抵禦德意志帝國的入侵了,在遊戲中他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德國的進攻,儘可能的削弱德國的力量,但他的作用絕對也是不容忽視的,蘇德戰爭爆發後,法國的存在,可以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危險。
義大利
義大利,是德國歐洲地區的唯一的幫手,它可以極大的減輕德國的戰略壓力,同時,他還擁有著非洲的殖民地,不過他又是一個尷尬的國家,因為有英國的壓制。不過他的任務就是儘可能的拖延英國腳步,更有甚者可以打敗英國。同時它也是個臨場發揮與處理很重要的國家。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亞洲戰場同盟國的重要力量,因為常年戰亂和日本的入侵,導致其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卻經濟發展落後,但又因為長期的戰爭,也讓其擁有許多的防禦工事來抵擋侵略者,同時又因為其獨特的山地環境,讓機械單位,步步維艱,導致其易守難攻。作為亞洲的主要戰場,它有著拖延軸心國進攻腳步,進而配合盟軍反攻的艱巨任務。
東亞共榮圈
東亞共榮圈,是由偽滿政府和汪偽政府等一些親日勢力組成,占據著東北、華北、華東的廣大土地,並控制著泰國,它代表著日本的侵華力量,是中華民國的主要對手。其擁有一定的經濟、軍事力量,並有日本的配合,所以在中國大地的博弈中,常常處於優勢地位。它的任務主要是拿下中華民國,為日後進攻印度和夾擊蘇聯打下基礎。
大英國協
大英國協,即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大英國協成員國的綜合體,在遊戲中,它的地盤雖說比較散,容易被逐個擊破,但戰爭初期較為穩定,擁有者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它的戰略可以以亞洲為主,也可以以歐洲為主,是一個可以選擇多方面發展的國家。
中南美同盟
中南美同盟,即墨西哥、阿根廷等親德的南美國家組成的聯盟,是一個適宜新手使用的國家,不過,它又是軸心國在美洲的唯一力量,它的主要對手是拉美,任務是打敗拉美且儘可能地騷擾同盟國。
拉丁美同盟
拉丁美同盟,即古巴、巴西等親美的南美國家組成的聯盟,是整個遊戲中最為弱小的國家,他的主要對手是中南美同盟,它的任務主要是抵禦中南的侵略,並在同盟各國的幫助下打敗中南,給同盟一個穩定的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