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我國成為烹飪王國的主要原因不是五花八門菜餚的名字,而是“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它是中國菜餚的最大特色,也是成為烹飪王國的根本原因之一,它是三大美食王國之首。
我國的飲食文化由來已久,各朝各代的封建君主便是當時的文化繼承者,社會名流、文人學士也在其中賦予了飲食文化以詩歌、辭令、散曲、典故等文化底蘊,可以說是渾然天成,具天下之文化於一身,這也是我國成為烹飪王國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烹飪藝術是在烹飪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並豐富起來的。具有實用目的與審美價值緊密相聯的特點。如陶製炊器的器形從實用需要設計出發,本意為放置平穩,受熱均勻,卻給人以對稱、均衡美的感受。陶器、銅器、鐵器的不斷演進,不僅是對工藝、性能方面的改進,還包含著追求形式美的意圖。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烹飪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質,直至發展成為實用與審美並重的各種花色造型菜點及豐盛華麗的筵席。中國烹飪藝術雖然受到烹飪原料、烹飪技術、食品實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但它與其他藝術種類相比較,卻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即融繪畫、雕塑、裝飾、園林等藝術形式於一體。
土耳其
土耳其是一個非常注重美食的國家,名列世界三大著名美食國家之一,它的料理在世界上是很有名的。料理的種類也非常多:有各種湯菜,有種類繁多的冷盤,以及各種肉料理和魚料理。飯後,還有著名的土耳其點心和糕點等,最後是土耳其咖啡。傳統的主食除了麵包,還有羊肉、葡萄酒、點心……不過,土耳其的點心對怕胖或是怕甜食的人來說,有些甜,會稍微躊躇不前。儘管如此,土耳其還是葡萄酒盛產地和水果王國。四季分明為土耳其的水果種類,醞釀了自然豐富的美食王國。當地人喜吃羊肉和小牛肉,尤其喜歡將羊肉串起來以炭火烤熟,用刀削下肉片夾麵包吃,可說是土耳其的麥當勞。現今路邊小吃沙威瑪(siskebab)據說是自土耳其引進的。不過多以雞肉做沙威瑪的主材,事實上在土耳其夾羊肉才是地道的沙威瑪。因為嗜吃羊肉,為了淨口,當地人常用各種酸味小黃瓜佐菜。
法國
法國菜最主要特徵是對複合味調料(沙司sauce)的製作極其考究,選料十分新鮮,甚至有許多菜是生吃的。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烤、炸、氽、煎、燴、燜等,菜餚偏重肥 、濃、酥、爛,口味以鹹、甜、酒香為主。肉菜中總伴有多種蔬菜配伍。調味上酒的使用嚴守陳規,烹製什麼菜一定要用什麼酒。法國最著名的美食極品是鵝肝醬,它與黑菌(松露菌)、黑魚子醬稱為食物三寶。法國人用膳時飲酒也十分講究,吃哪種菜配哪種酒。最上規格的是吃哪一種菜,注定要用哪一家釀酒廠哪個年份釀造的哪個名稱的酒,否則就不能稱為高規格了。一般在吃菜前先要喝一杯苦艾酒酒或威士忌的開胃酒,吃魚時要飲酸乾葡萄酒,吃肉時要伴飲紅葡萄酒等。法國飲食在國際上尤其是歐洲食壇上好幾個世紀以來占主導地位, 16世紀亨利二世和亨利四世相繼與羅馬聯姻,羅馬的食制、食風傳入,尤其相隨的宮廷烹飪名廚的精湛技藝,使法國在飲食上追求豪華, 注重排場,烹調技術等方面迅速精進。法國大革命使法國社會政治、經濟發生巨變,豪門貴族的廚師都受僱於餐館。他們以烹調技巧相互 競爭,從而名廚輩出,遂使法國烹調技術趨於舉世無雙的地位。本世紀60年代法國有些有威望的廚師掀起了新派法菜的潮流,提出“自由 烹飪菜”(Free-cooking)的號召,要一改以往法國烹飪太注重傳統束縛,提倡隨著時代轉變,烹調也應有所改進,強調許多食品無須煮 得過久,用縮短烹飪時間去保留食物的鮮味,過於濃膩的菜逐漸減少,清淡的菜相應增多,進而贏得更多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