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1)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
(2)自道(dao):自我。
作品譯文
真誠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導。真誠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不過,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準則,所以任何時候施行都是適宜的。
作品讀解
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這裡把智、仁與真誠的修養結合起來了。因為,真誠從大的方面來說,是事物的根本規律,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真誠從細的方面來說,是自我的內心完善。所以,要修養真誠就必須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而要做到這一點既要靠學習來理解,又要靠實踐來實現。
這裡最值得注意的是真誠的外化問題,也就是說,真誠不僅僅像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種主觀內在的品質,自我的道德完善,而是還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當中去。作一個形象的比喻,倒正好用得上我們以前常愛引用的那句話:“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徹底解放無產階級自己。”
自己解放了,全人類都解放了,世界也就大同了。自己真誠了,他人真誠了,真誠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也就美好無欺了。
說到底,還是真誠的奇妙神功。
作品出處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出自《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道中,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
執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執兩用中 和而不同。
因時制宜
就是 與時俱進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
所以綜合起來,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