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大光明紡織印染廠老闆張耀堂的兒子張伯韓從英國留學歸來,心懷“工業救國”和“振興實業”的美好願望。但此時,由於日本紗廠買辦宗貽春的逼迫,紡織印染廠瀕臨破產。張伯韓拒絕將紡織印染廠賣給宗貽春,而是與岳父的紡織廠進行合併,並打出抵制日貨的口號,使工廠起死回生。但張伯韓為了謀取更大的利潤,還是受了宗貽春的引誘,與他合夥美棉生意,本利無收。解放後,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工廠又開始良性發展,但他卻利用機會非法牟利。女兒文錚勸父親說出實情,爭取寬大處理,他不僅不聽勸告,反而毆打女兒,女兒憤然離家出走。後來,在家人和工人們的幫助下,張伯韓悔悟,工廠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家人終於團聚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孫道臨 | 張伯韓 | |
李玲君 | 沈銀娣 | |
劉非 | 瞿海生 | |
茂路 | 瞿永根 | |
崔超明 | 張耀堂 | |
李靜康 | 錢秀珠 | |
林彬 | 梁景萱 | |
顧也魯 | 張仲鳴 | |
朱莎 | 茅金鳳 | |
黃宛蘇 | 張婉新 | |
陽華 | 凌大年 | |
趙漢 | 凌家駿 | |
韓濤 | 梁傅泉 | |
鄭敏 | 宗貽春 | |
黃晨 | 藍西 | |
傅伯棠 | 鄧爾康 | |
金川 | 偽科長 | |
師偉 | 張文錚 | |
喬郅 | 林琰 |
職員表
導演 | 湯曉丹 |
副導演(助理) | 張錚 |
編劇 | 柯靈 |
攝影 | 周達明、馬林發 |
配樂 | 王雲階 |
剪輯 | 蘭為潔 |
美術設計 | 葛師承 |
造型設計 | 許墾 |
錄音 | 劉廣階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在《收穫》雜誌的創刊號上發表了《不夜城》電影劇本稿 。
•1956年,當時的報紙上就登出《不夜城》即將開拍的訊息,創作陣容很快被確定下來,拍攝戰爭片見長的湯曉丹接受了拍攝任務 。
•《不夜城》在20世紀80年代公開上映,並遠赴劇中主角張伯韓曾經留學的英國進行文化交流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柯靈根據文化部要創作反映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電影劇本的建議,寫成了《不夜城》。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攝製組還閱讀了榮氏家族發財致富以及愛國舉動的資料 。
影片製作上映
1956年間,柯靈受命寫作一部反映私營工商業改造的電影,取名《不夜城》,初稿用了四個月零十天,二稿只用了四十天。
《不夜城》影片還沒有最後完成,就已經受令入庫;後來,因為有上映的訊息流傳,電影得以修改成片;但《不夜城》兩度入庫,並開始接受嚴厲的批判;而柯靈也於抄家當天夜裡,被叫去開會,從此失蹤 。
1962年,國家電影局徐莊就《不夜城》寫了報告,陳荒煤在上面批示道:“小修改發行。”接到批示後,幾經折騰的上海電影局及電影廠並沒有進行相關安排,一直拖到1964年夏天,又變成了:“照原樣完成,供批判。”實際上,拷貝完成後仍然存進了片庫,並未發行 。
影片評價
該片對民族資本家張伯韓進行和平改造、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曲折歷程予以生動的體現。創作者對主人公沒有採用簡單化的處理,而是深刻細緻地提示了他內心的猶豫、動搖、痛苦和矛盾。既展示了他解放前思想性格上的兩重性:有反對帝國主義與發展工業的要求,又有唯利是圖、剝削工人的階級本性。同時也表現了他在解放後思想轉變的艱難和不斷反覆。影片還從更廣闊的角度再現了上海解放之後複雜的社會矛盾和生活面貌,為社會主義銀幕提供了新的藝術形象,有著較為重要的認識價值。影片的一些隱喻性鏡頭和環境氣氛的對比性營造,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色 。 (上海電影製片廠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