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馮婦

下馬馮婦

下馬馮婦,拼為xià mǎ féng fù,比喻重操舊業的人。出自《孟子•盡心上》。戰國時期,晉國勇士馮婦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後來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從此專心讀書。一天他與朋友去郊外玩,看見很多人在圍攻一隻老虎,但不敢上前。馮婦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他的朋友說:“你又重操舊業了。”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成語】下馬馮

【拼音】xià mǎ féng fù

【釋義】以之比喻重操舊業的人。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英文】to get down frm a horse; to dismount from a horse to discontinue

【近義詞】再作馮婦

【押韻詞】非親非故、閎覽博物、鴟視狼顧、三親六故、不經世故、專恣跋扈、豁達大度、貪墨敗度、心領神悟、籬牢犬不入

成語出處

下馬馮婦下馬馮婦
孟子·盡心上》: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禺,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翻譯:晉國有個人叫馮婦的,善於打虎,後來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隻老虎。那老虎背靠著山勢險阻的地方,沒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遠遠望見馮婦來了,連忙跑過去迎接他。馮婦挽袖伸臂地走下車來,眾人都很高興,可士人們卻譏笑他。”

簡析:士人們譏笑他什麼?

譏笑他重操舊業,又於起了打虎的勾當,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棄了。所以,“再作馮婦”作為一個相關成語,是指人應該明己見機守義,不應因環境而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與原則。簡言之.就 是不應“再作馮婦”。

但我們從孟子這段話的語氣里又感到他並不是完全否定馮婦的作為,因為“再作馮婦”實際上得到眾人的擁護,而只是士人們在譏笑他。難道孟子竟會因為怕士人譏笑而不再去勸齊王開倉救民嗎?

關於這個問題,朱熹有個解釋,他認為主要因為孟子說這話的時候,是齊王已不願意用他,不願意聽他的話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這個情況,已準備離開齊國了,所以才有這種說法。

可見,孟子說這段話時是處在一種矛盾的心態中,正如馮婦再次打虎,“再作馮婦”一樣,不再次去打虎吧,眾人正有危難需要自己。再次去打虎吧,又放棄了自己的追求與主張,且為士人所譏笑。孟子也是一樣,不去再勸齊王吧,災民的確需要救濟。再次去勸齊王吧,明知他不會聽,而自己正準備離開齊國,再去勸他,不是又放棄了自己離開齊國的打算了嗎?何況,如果自己現在還要去勸齊王,必然受到齊王身邊一批被重用的人的譏笑。權 衡的結果,還是不準備去“再作馮婦”。其實,學生陳臻是了解老師的處境和心情的。所以在向老師提出大家的願望後馬上又說 “殆不可復。”

不管怎么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之所以說出再作馮 婦的典故,是表明了他對自己行為的一種把握,一種審時度勢。這正如趙歧注《孟子》說:“可為則從,不可則凶。言善見用,得其時也非時逆指,猶若馮婦。暴虎無已,必有害也。”這可以說是 對孟子心態的深刻揭示。

那么,這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發呢?應該認為,是不是“再作 馮婦”並不絕對,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把握自己。如果“可為”, 如果“見用”而“得其時”,再做一次馮婦也未嘗不可。如果“不可”,如果‘非時逆指”,則不可“再作馮婦”,以免“暴虎無已, 必有害也”,而且還會受到有識之士的恥笑。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晉國勇士馮婦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後來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從此專心讀書。一天他與朋友去郊外玩,看見很多人在圍攻一隻老虎,但不敢上前。馮婦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他的朋友說:“你又重操舊業了。”

成語舉例

還仗天祖之靈,才幸而作了個“失馬塞公”,如今要再去學那“~”,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