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介紹
下江官話,舊稱“下江話”,又稱為“江淮話”、“江淮方言”。
其中有人將分布在長江以北的部分稱為江北話,江蘇的江北部分稱為蘇北話。江淮話地區以揚州為中心,一般把揚州話作為下江官話的代表語。
分布地區
下江官話主要分布在蘇、皖兩省中北部和湖北省東部,有人認為其中的一部分系中原雅音融合古吳語逐漸演變的產物,因此在許多方言的特點介於中原官話及北方官話與吳語之間。
語音特點
下江官話的主要特點是,聲母濁音清化,古全濁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洪巢片、黃孝片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通泰片不論平仄一律讀送氣清音。
除通泰片外大部分地區n、l不分,疑母[ng]、影母[0]混同;舒聲韻母系統較華北官話更接近早期官話的代表——《中原音韻》音系,區別其他官話的主要特點即是保留入聲韻[?],複合元音和鼻音韻尾韻母有顯著單化。
一般有5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陰去、陰入。通泰片聲調有6~7個,多陽入(和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