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收穫
鑽探和發掘表明,遺址現存面積約6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0.8~2米,發現有明清、漢唐、東周、西周、二里頭時代早期、王灣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和仰韶文化等時期遺存。其中以史前和東周時期遺存最為豐富。發現各時期灰坑、灰(壕)溝、水井、陶窯、墓葬、瓮棺等各類遺蹟總計2800多個。出土銀、銅、鐵、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等各種質地小件1600餘件,採集各種分析測試樣本近2000餘個(袋)。主要遺存
仰韶文化時期重要發現是揭露環壕聚落一處,遺蹟主要有灰坑、灰溝、壕溝、陶窯和墓葬。其中G30規模較大,寬約2.95~3.3米,現深約2.1~2.7米,溝壁較陡,橫截面接近“V”字形,可稱為壕溝。溝內填土可分為四層,第一、二層包含文化遺物相對較多,為溝廢棄後的填埋堆積;第三、第四層基本上不見陶片、燒土等文化遺物,填土純淨,越往下含沙量越大,應為沖積、淤積而成,推測為使用過程中的自然堆積。發掘和鑽探表明,G30南部已經與滔河相連,現存平面大致呈梯形。G30外圍還有一條與其平行且大致同時的小溝G31,寬1~1.5米。仰韶時期遺存主要分布於G30以內,北部基本不見。初步可以確定G30、G31是仰韶時期環壕聚落的界溝。出土遺物主要是小口尖底瓶、缽、窄沿夾砂罐、釜形鼎等,根據其器物形態,初步判定為仰韶文化中期。石家河文化時期遺蹟類型主要是灰坑和墓葬。灰坑有圓形、近方形和不規則形等。出土典型器物有紅陶杯、橫籃紋罐、橫籃紋高領瓮、寬扁足鼎和擂缽等。
遺址最為重要的收穫是發現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墓地一處,發掘長方形土坑豎穴墓葬117座。按墓主頭向的不同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大致朝南,共58座,時代為仰韶時代晚期。其中M72和M106各隨葬陶器1件,其餘墓葬出土玉鉞、石鉞共22件。鉞的形制與靈寶西坡墓地同類器非常接近,含山凌家灘文化也有部分此類形制的鉞。經科學檢測,大部分鉞都是蛇紋石。第二類大致朝西,共43座,其中28座墓葬隨葬有陶器,陶器多放置於腰坑之中,且成組出現,組合為長頸小壺或圈足簋上放置一缽,缽底部有穿孔。M86、M89和M198除腰坑隨葬陶器外,人骨附近還隨葬有紅陶杯各1件。從隨葬品分析,其年代大致在石家河文化早期或略早。第三類大致朝北,共13座,7座有隨葬品,其中有4座存在腰坑陶器和鉞共存的現象。時代也應該為石家河文化時期,但是比第二類單出陶器的墓葬要略晚。其中M207長2.6米,寬1.5米,發現有葬具木棺的朽痕。棺內仰身直肢人骨1具,人骨左側隨葬玉鉞、小石鑿、玉環和小陶罐各1件。棺外東、西兩側放置罐瓮類陶器6件,泥器3件。此外,墓主盆骨下腰坑中也發現放置有陶器。這是目前豫西南、鄂西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品最為豐富的石家河文化墓葬。M207已經整體搬遷至室內,將進一步開展實驗室清理和加固保護。第四類大致朝東,僅3座,未見隨葬品。從層位關係分析應為仰韶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時期。
王灣三期文化時期遺蹟主要為灰坑和瓮棺葬,此外還有少量灰溝和陶窯。瓮棺葬共發現45座,除W1、W2相距較遠外,其餘42座瓮棺葬布局密集,均處於同一層面上,可視為一個“界面”。瓮棺葬皆以釜、罐、瓮類陶器為主要葬具,死者均為嬰幼兒。此區域當為集中埋葬嬰幼兒的墓地。該時期出土陶器主要有側裝扁三角形足鼎、釜、小口高領瓮、大口罐、圈足盤、束腰器座等,紋飾以籃紋為主。另外在灰坑H189內發現了骨頭雕琢的近“C”形骨龍2件。較完整的一件長約2.7厘米,頭、角分明,首尾相顧,十分罕見。
王灣三期文化末期至二里頭時代早期遺蹟種類單一,共發現土坑豎穴墓葬28座,多數集中分布於T1506、T1507、T1606、T1607、T1608、T1706和T1707幾個探方中,布局比較密集,排列相對整齊,但頭向不一。是一處經過完整揭露的該時期墓地。這批墓葬均開口在東周層下,打破王灣三期文化地層。有5座墓出土了陶器和石器,其中M7出土了陶豆、陶觚、陶雙耳罐、石斧、石鑿的器物組合,豆和觚具有二里頭文化早期的特徵。其它墓葬出土單個壺形器或單耳罐,頗有王灣三期文化遺風。M7出土的觚和豆與二里頭遺址同類器近似,可以確認是來自典型二里頭文化的因素。但泥質灰陶雙耳罐、單耳罐則顯示了與丹江上游陝西地區夏時期遺存的密切關係。而隨葬石器的傳統,很可能來自江漢地區,呈現出明顯的中原、關中南部和江漢平原西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特色。
西周時期遺存較少,發現灰坑21個。形狀有近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和不規則形等。出土遺物主要是形態各異的鬲,另有豆、盂、罐、瓮等殘片,時代在西周晚期。其中H380內出土完整的雄性黑熊骨架1具,比較罕見。
東周時期遺存基本遍布整個遺址。遺蹟有灰坑、灰溝、水井、小型土坑豎穴墓和被破壞嚴重的陶窯。出土遺物主要為鬲、盂、罐、豆、盆等陶器,屬於楚文化性質遺存。
漢代遺蹟主要是為長方形灰坑,數量眾多,排列整齊集中,類似長方形土坑豎穴墓的形制,但皆未見到人骨、隨葬品的痕跡,不具備墓葬的基本要素,而且填土比較純淨,極少出土遺物,其性質有待進一步分析。
東晉至隋唐時期遺存主要是磚室墓30餘座,隨葬品有青瓷盤口壺、假圈足瓷碗、陶罐、銅鏡、銀髮釵、銅錢等,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