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樂溝村

下官樂溝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城西南12.8公里,屬張格莊鎮。有360戶人,1200人。耕地1300畝,果園1226畝,山巒684畝。

基本信息

下官樂溝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城西南12.8公里,屬張格莊鎮。有360戶人,1200人。耕地1300畝,果園1226畝,山巒684畝。村聚落成長方形,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500米,有東西向主街1條,南北向主街2條。村西有古(現)張(格莊)公路經過,同公共汽車。據《胡氏譜書》記載:明朝嘉靖年間,陳姓因災荒從雲南遷居於現下官樂溝的西山溝,取名“陳家溝”。胡姓也因災荒從雲南徙居於現上官老溝南的山頭上(時間上略晚於陳姓)建村,取名“胡家旺”。後來,西山上的姑子廟、寺等拆掉後,胡姓、陳姓皆搬到中夼寺,合為一村,取村名“中夼寺”,為區別“上中夼”,改名為“下中夼”。相傳,某代朝廷一名官員東巡迴京至下中夼時。被此處的美麗山水景色所迷,整日尋歡作樂,為紀念山溝里發生的這一新奇事,將村名改為下官樂,後因此村處於山溝,故更名為下官樂溝。後其他姓氏徙居,各姓氏和睦相處。該村山丘儲藏豐富的石灰石、水泥石,有礦點已開採,未形成規模,待開發。村中有胡氏祠堂1座,建於明朝,至今保存完好。胡氏老塋有幢石碑,為明朝立。有《胡氏譜書》一函,三卷,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由村民胡昌為保管。
村處丘泊地帶,門樓水庫修建後,泊地被淹,僅剩丘陵地。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興修水利,先後在村北、村南建2座小塘壩。1972年在村東修建揚水站1座,總揚程50.7米,裝機135馬力,可澆地500畝。1983年前,以糧為主,集體經營。1983年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果兼營。1995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經濟效益,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到2000年栽植大櫻桃120畝,釀酒葡萄280畝,成為著名的“大櫻桃村”。主產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花生、水果等。為活躍農村貿易,1995年開始,農曆每月逢一、五為集日。企業主要有石子廠等。國小、幼稚園與上官老溝合辦。村內有衛生所1處。
其村知名人士有:胡祿發,國中文化,1943年入伍,曾任上海鐵路局黨委書記。胡萬發,大專文化,曾任解放軍某師副政委。胡長缽,大學文化,曾任上海船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胡玉琴,大專文化,現任煙臺市福山區醫院副主任醫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