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張江高新產業開發區

上海張江高新產業開發區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於1992年7月,位於浦東新區中部,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分為技術創新區、高科技產業區、科研教育區、生活區等功能小區。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頒布了“聚焦張江”的戰略決策,明確園區以積體電路、軟體、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集中體現創新創業的主體功能。自此,張江園區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簡介

上海高新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1992年上海的國家級高新區更名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其組成部分;之後,

..

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金橋園、嘉定園等其他4個園區陸續成為其組成部分,於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區六園”的格局。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上海張江高新區)。

發展 

 

經過全國開發區用地清理整頓,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的規劃面積獲國家批准,由原來的22.1平方公里擴大為42.1平方公里,其中張江核心園規劃面積由原來的5平方公里擴大到25平方公里,另外5個園區仍維持原規劃面積不變。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委辦局和區縣政府的共同推動下,經過15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1999年實施“聚焦張江”戰略以來,上海張江高新區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密集、布局合理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1、高新區的產業能級進一步提升。經過15年的發展,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62.9億元,占全市的15.6%,較“九五”期末增長346.3%;創匯146.3億美元,占全市的16.1%;實現利稅273.4億元。上述指標分別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413.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億元,增長了3.06倍;工業總收入由449.7億元增加到1912.9億元,增長了3.25倍;工業總利稅由62.6億元增長到147.3億元,增長了2.35倍;出口創匯由9.65億美元增長到128.2億美元,增長了12.28倍。在吸引外資方面,高新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資353.2億美元,區內共有外商投資和港澳台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138家,有外資研發機構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國53個高新區綜合評比,上海高新區均名列前茅。特別是,通過實施“聚焦張江”戰略,張江核心園六年來,技工貿總收入、工業總產值、稅收總額年均增長分別高達75.58%、51.23%和59.23%。

2、若干特色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作為上海張江高新區的組成部分,各分園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相關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取得了較明顯成效。如張江核心園圍繞積體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建設和打造公共服務平台,構築和完善產業創新鏈,通過技術創新區、高科技產業區、科研教育區、生活區等功能小區的建設,凸顯園區的主體功能,目前張江核心園的積體電路產業占據了國內半壁江山,成為全國最大的軟體產業基地之一,形成了國內最密集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基地;漕河涇園堅持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產出”項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業(包括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為主導、新材料產業不斷壯大的格局,園區單位面積產出超150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金橋園集聚了電子信息及現代家電、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的一批大企業,形成了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和嘉定園也結合各自實際,初步確定了主要發展產業。

3、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茁壯成長。上海張江高新區充分利用上海優良的工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加快集聚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張江核心園先後建立了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國家軟體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吸引集聚了積體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大批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級人才,也誕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漕河涇園構建了從孵化器到產業化基地的多層次、接力式孵化體系,對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孵化培育。截止2005年底,“一區六園”共有進駐企業3171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35家。2005年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1682.2億元,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06%,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40.1%,展訊通信、微創醫療中信國健萬達信息上海貝嶺盛大網路、攜程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茁壯成長。

4、高新區的軟硬環境逐步最佳化。通過政策扶持、資源集聚,特別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上海張江高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最佳化。高新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如漕河涇園實行開發公司開發建設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張江核心園、金橋園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資模式,實行政企分開,金橋和張江開發公司還先後上市,有效地推動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許多政策在高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諸多成效,並被推廣套用或上升到法律規範。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對張江核心園實行政策聚焦,該政策在對入園企業規定了優惠政策之外,還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近年來,高新區還加大了創新文化建設,張江核心園舉辦了科技文化節等主題活動,積極營造“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園區文化和創業氛圍。各分園還十分注重加強內部管理建設,金橋園、漕河涇園、中紡城園和張江核心園等園區先後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