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暴動陳列館

1928年9月28日,震撼閩北的第一次上梅農民武裝暴動暴發了。 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後,地主豪紳紛紛返回原地,進行反動清算的氣焰極為囂張。 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後,地主豪紳紛紛返回原地,進行反動清算的氣焰極為囂張。

百科名片

上梅鄉位於武夷山市東部,距市區23公里,東北部毗連浦城,西與武夷山度假區交界。

事件過程

1928年7月,福建臨時省委根據"八七"會議精神:"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縣委領導徐履峻陳耿等人分赴各鄉,籌劃暴動。1928年9月28日,震撼閩北的第一次上梅農民武裝暴動暴發了。10月1日,縣委在上梅召開暴動大會,徐履峻在會上宣布暴動綱領,召開"工農民眾武裝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土豪劣紳,實行平田廢債。"成立民眾局,為暴動的最高權力機構。
上梅暴動,威震四方,波及各地,使閩北反動軍政當局極為震驚,以盧興幫為首的反動民團,向上梅大舉進攻,徐履峻率領民眾英勇抗擊,但由於上梅民眾隊全部集中到下梅抗擊敵人,後壢村民眾守御空虛,徐履峻同志英勇犧牲。
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後,地主豪紳紛紛返回原地,進行反動清算的氣焰極為囂張。而農民運動因徐履峻犧牲,民眾局遭破壞而陷了低谷。在此危急關頭,陳耿挺身而出,組織革命骨幹分散隱蔽,恢復黨組織。
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後,地主豪紳紛紛返回原地,進行反動清算的氣焰極為囂張。而農民運動因徐履峻犧牲,民眾局遭破壞而陷了低谷。在此危急關頭,陳耿挺身而出,組織革命骨幹分散隱蔽,恢復黨組織。
1928年12月15日,崇安縣委在上梅鄉梅嶺北坡的燕子岩(現梅嶺村)召開各鄉黨員代表大會。陳耿分析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經過的報告。會議還深入討論了廣泛發動民眾,健全黨的組織,恢復和發展民眾會,建立民眾隊武裝。決定舉行第二次暴動。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威震閩北的以上梅為中心的崇浦第二次武裝暴動又暴發了。12月18日,天剛破曉,陳耿帶領民眾隊員一舉捕獲反動聯首唐錫貫。
1929年1月18日崇安縣委在上梅鄉下屯村召開1000多人的民眾大會。宣布崇安縣民眾局重新成立,陳耿任局長。1929年1月29日,各鄉民眾隊武裝1000餘人,高舉刀槍,集中在上梅鄉下屯村"萬家莊"匯合,舉行第二次暴動大會。處決了反動聯首唐錫貫和反革命分子楊守紀。會上號召人民團結起來,開展武裝鬥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府。上梅暴動的紅旗重新高高飄楊。
中共崇安縣委發動了兩次上梅農民武裝暴動後,又領導了"東坑"和"路下橋"農民武裝暴動,在形成以崇安為主體包括鉛山和建(甌)、松(溪)、政(和)廣大紅色武裝割據的基礎上,首先於1929年4月,將在上梅暴動中產生的"民眾局"改為"紅軍局",以統率閩北各地民眾隊武裝,並將分布在閩贛邊的16支民眾隊整編為紅軍團,由楊峻德、陳耿負責領導整編工作。5月間,崇安紅軍局發布閩北特委書記楊峻德起草的《紅軍之組織》、《紅軍之意義》兩份體現毛澤東建軍原則的檔案,以此作為整編的綱領。經過數月的整編,16支民眾隊於同年10月正式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十五團,團長陳耿,下轄3個營、9個連和1個特務連,它是閩北根據地誕生的第一支地方紅軍正規團。不久,該團發展到12個連,1500多人,700多支槍。該團在鬥爭中以連為單位,攻村占鎮,靈活出擊,占領了崇安大部、建陽北部、浦城南部,以及江西的鉛山、上饒南部邊界的大片鄉鎮。
1930年5月1日,崇安縣委在上梅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崇安縣蘇維埃政府,下設人民、土地、軍事、裁判、經濟、財政、文化等7個委員會和1個秘書處,為閩北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此後,在崇安大部包括建陽北部、浦城西部和江西上饒、鉛山、廣丰南部的廣大紅色區域,建立18個蘇區政府,234個鄉(村)蘇維埃政權,標誌著以崇安為中心閩北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歷史意義

上梅暴動,是福建省著名的五大農民暴動之一,是我黨在土地革命期間全國一系列武裝暴動的組成部分,它為創建閩北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出一條勝利之路。這一暴動的光榮歷史在福建及閩、浙、贛邊區革命鬥爭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為緬懷革命先烈,繼續和發揚老區優良傳統,弘揚老區革命精神,於2005年在上梅村修建了上梅暴動陳列館,以大量實物、文字和圖片重現歷史,該展館面積350多平方米,分四個展廳,各展廳的主題分別為:舊社會的苦難與反抗、第一次上梅暴動、第二次上梅暴動、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建設。並於07年被列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