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由廣西上思縣思陽鎮廣元村發現的一座罕見明代中期墓葬,此古墓距今約400多年,巨棺主人應為遷居到上思的貴族。古棺內底部呈現“北斗七星”圖案,而且小副棺槨的“三合土”外層,並掀開了裡層的樟木蓋板,卻發現其中還存在一黑色木棺,而且棺內屍骸陪葬衣色澤鮮艷。這是目前中國國內發現的密封程度最好、保存最完整的、體積最大的“三合土”棺槨。與它同時出土的另外一口稍小一些的巨棺。
組成
巨棺的兩個側面,長約2.08米,寬約0.6米的“三合土”,而三合土是則由石灰石、粗砂、糯米等材料混合製成的,剝離棺槨後,可以清晰地看到棺槨的樟木質地,這與去年發掘的小副“
巨棺”的棺槨質地相同。在木製的“棺”裡面,還保存著一幅黑色的內棺,內棺比外面的木槨稍小,外表有一層黑漆。除了內棺頂部有幾處細小裂紋外,總體保存完好。
分析
古棺從色澤和質地來看,應該是由整塊樟木製成,仔細一聞,還有一股香味。整個木製蓋板儘管已經歷了數百年,除了表層已有腐爛的跡象外,還能清楚地看清楚樹木的年輪。且棺內有一堆黑色骨骸,頭蓋骨上的白髮與眉毛清晰可辨,頭髮用髮簪盤在後腦勺,面上還蒙著一層網狀麻布。專家從顱骨、盆骨以及服飾等判斷,墓葬主人為一名年紀較大的女性。棺內有一件帶有金黃色花紋的服飾保存相對完好。內棺的底板有7個排列成“北斗七星”狀的小孔。
槨蓋中心的位置上,有呈發散狀的絲網狀的白須。這是墓葬的特意雕琢,還是後天因素導致,百這些絲網白須按當地民間的說法,這種絲狀白須被稱為“龍鬚”。民間傳說,親朋好友在送葬時,會感動棺內的死者,死者因受感動而噴出一口唾沫,“龍鬚”就是由唾沫在棺蓋板上揮發形成。但“龍鬚”形成的科學原因,還須進一步研究考察。醫學專家則認為,“龍鬚”可能是由真菌引起。
在“巨棺”的內底部呈現的“北斗七星墩”的排列形狀與上次發掘的小副“巨棺”中出現的“北斗七星板”排列形狀基本一致。這7個小墩子由三合土堆成。而“北斗七星”有兩層含義,一是“北斗七星”能指引死者升天,二是構成“北斗七星”的7個孔6條支線象徵著人世間的七情六慾,人死之後,人的七情六慾也跟著升天。
棺內
棺內有一具保存比較完好的屍骸,屍骸外包裹著多層紡織品。專家確認,這些紡織品和屍骸相比於小副“巨棺”中的屍骸和遺物保存得更好,而且由於紡織品是半乾的狀態,所以還能清楚地看到紡織品原有的鮮艷色澤。
意義
大小“巨棺”的開啟,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間風俗習慣等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為研究明代中期當地的喪葬習俗和喪葬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發現歷程
2009年6月9日,當專家把長1.9米、寬約0.5米,重達100多斤的棺蓋揭開時,可以看到了一副保存完整的呈黑褐色的古屍骸。古屍骸通體覆蓋著一層紡織物,由於年代久遠,紡織物已粘附在屍骸上。從古屍骸的外觀上看,可以清晰地看出墓葬主人的骨骼輪廓和身體姿態 。
骨骸送到醫院拍X光
紡織物下覆蓋著的古屍骸到底是不是古屍,它是否還保存著軟組織?為了解開這個疑惑, 醫學專家對古屍骸多個部位進行了初步檢測。檢測後,專家發現古屍骸已經沒有軟組織,只剩下骨骸 。
那么骨骸是否保存完整?家境還算殷實的墓主人是否有陪葬品呢?經商議,專家決定為骨骸做個徹底的“體檢”——到醫院拍X光。專家告訴記者,對骨骸拍X光,主要是為了了解骨骸是否保存完整,是否有玉器、瓷器、金屬等陪葬品,如果有陪葬品,還可以通過拍X光了解陪葬品的位置。專家把骨骸連同底板抬出棺外,並用宣紙包裹進行防潮處理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副骨骸捧進“120”急救車,將其送到醫院進行“體檢” 。
古屍骸右臂肱骨差點漏了
經過1個小時的耐心等待,專家拿到了古屍骸的“體檢報告”。從X光照上看,整體骨骼保存相對完整,並可判斷墓葬主人為男性,身高為1.65米,年齡較大。但令專家感到不解的是,為何唯獨缺了右臂肱骨?是拍X光照時遺漏了此塊骨骼,還是墓葬主人是斷臂人?專家仔細找了一遍送進醫院的整副骨骸時,依然沒有發現這塊缺失的肱骨 。
難道墓葬主人真的是斷臂人?帶著疑惑,專家回到“石棺”存放地的上思文物管理所再次檢查內棺時,發現了這塊被遺漏的肱骨。原來這塊肱骨掉在了底板外,而且因為其顏色與棺木顏色相近,所以當專家把整副骨骸抬出內棺時,沒有發現這塊肱骨。由此墓葬主人是不是斷臂人的疑惑也有了答案 。
專家推斷
該X光照還透露了另外一個信息,那就是骨骸上有8枚錢幣,其中7枚被放在骨骸“北斗七星”墊板上的7個洞中,另一枚則放在墓葬主人的嘴中。當地民俗專家告訴記者,7枚錢幣呈北斗七星狀放置,是為了向死者指明“升天”的方向。大“石棺”與小副“石棺”一樣,在骨骸下都有一塊“北斗七星”墊板。對此,專家解釋,這說明墓葬主人家庭是比較殷實的,因為若是普通老百姓的話,通常只是用7枚錢幣在遺體背部擺出“北斗七星”的形狀,而並無“北斗七星”墊板。除了8枚錢幣之外,目前棺內還沒有發現其他的大件陪葬品 。
對此,一名專家表示,考古不是挖寶,“石棺”的價值不能用出土文物的數量和價值來簡單衡量。這座墓葬儘管規模不大,卻是廣西少見的保存完好的古墓葬,其發現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
處理措施
大“石棺”內的整副骨骸保存如此完整,這在廣西實為罕見。為了便於文物的保存和日後的展出,專家經商討決定,對骨骸進行整體保護。“我們專門定製了特殊的玻璃罩,用其對整副骨骸做臨時性保存,同時對骨骸進行科學的防霉防潮防菌處理。這是為了日後能更好地向觀眾展示骨骸的原貌”。而已從外槨中抬出的內棺,專家將會對其進行清理,隨後做陰乾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