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古城子墓群位於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六道河子鄉上古城子村東北。為高句麗積石墓群,是高句麗人較早的一種墓葬形式,屬高句麗早期墓葬群,占地面積較大,南北長200餘米。20世紀50年代調查時有墓200多座,現存35座。兩種形式,一為積石墓,一為方壇積石墓。一號墓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長9.7米,寬7.2米,頂部有一凹坑,是墓室所在位置。方壇積石墓,四角放巨石,似方壇,三號墓也是這種方壇積石墓。另有長寬高分別為19.7米、10.2米、2.5米的,有四處凹坑的多室墓。還有串墓,墓室以大條石隔成東西兩部分,每部分有兩個凹坑。歷史
上古城子古墓群於遼寧省桓仁縣平城村北100處米的田地中,遺址東南距縣城4公里,東北距高句麗初期都城——五女山山城10餘公里,東南距高句麗早期平原都城下古城子城址1.5公里。東北1.5公里為六道河由西北向南流,過南老台後注入渾江。上古城子墓群的保護範圍為:以1號墓封堆中心為基點,東30米,南25米,北240米,西30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100米內為Ⅱ類建設控制地帶。該墓群是一處高句麗時期重要的積石墓群。現有墓葬30座,多為規模較大的方壇積石墓,少量為無方壇的小型積石墓。占地面積近一萬平方米。這些墓葬大都建於地表,平面呈長方形。方壇積石墓四周砌築1~3層稍作加工的大石條或大石塊作為基壇,從暴露出的跡象觀察,壇內有石築墓室,基壇及墓室上面堆積鵝卵石。有的墓葬呈串狀分布,可能與聚族而葬的習俗有關。小型積石墓有3座,四周沒有基壇,全以鵝卵石堆築。一些墓葬的頂部積石存在經火燒灼的現象,這裡的部分墓葬可能採用了火葬形式。方壇積石墓在高句麗墓葬中並不多見,迄今為止經過科學發掘的墓例數量甚少,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這種墓葬最初出現於東漢初期,主要流行於公元3世紀左右。
上古城子墓群距離高句麗初期都城五女山城僅有10餘公里,距離高句麗初期平原都城下古城子城址僅有2公里,這處墓群是高句麗留在初期都城的重要遺存。墓主人生前極有可能為下古城子城址的居民。它對於研究高句麗墓制葬俗的變化不僅具有價值,而且對於研究高句麗早期歷史的發展也具有較大意義。
古墓群
上古城子墓群位於六道河子鄉上古城子村東北100米的田地之中。東距渾江約1.8公里,東北1.5公里處,六道河子水向南流過東老台注入渾江,西面是連綿的山崗,山崗上有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西溝遺址),南面是下古城子。據考證,下古城子遺址是高句麗早期平原城址,與五女山山城(紇升骨城)同在渾江右岸。朱蒙當年結廬於沸流水上居之,據考究位於現在的下古城子村,當年蓋了一些草房,暫作王宮而居住,上古城子古墓群亦應是下古城子居住的高句麗人的墓葬區。上古城子古墓群原來占地面積較大,西達山麓,東到水壕,南北長200餘米,五十年代調查時有墓200多座,現存35座,據當地農民反映,農業學大寨挖出過大石條、銅碗、人骨等遺物,該墓群分二種形式,一種是積石墓,另一種是方壇積石墓,史書載:“高句麗人積石為封,列種松柏”就是指的這種積石墓。
積石墓的形式一般較大,例:1號墓,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長9.7米,寬7.2米,頂部有一凹坑是墓室所在的位置。方壇積石墓以四角放置巨石,四邊形成一條直線,象一個方形壇。例:3號墓,大家可以看一看,這種墓葬形式就是方壇積石墓。
出去圍欄再往西走,看見的這座墓東西長19.7米,南北寬10.2米,高2.5米,四處凹坑是多室墓,墓中有整塊條狀巨大石條,“一”字排開將墓室隔為東西部分,每部分有兩個凹坑,這種幕葬形式我們叫它串墓。上古城子高句麗積石墓群是高句麗人較早的一種墓葬形式,流行時間較長、經考古專家認定,該墓當處東漢末到兩晉時代,屬於高句麗最早期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