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經

基礎理論名詞。手、足三陰經的總稱。

概念

手、足三經的總稱。

解讀

其中包括了手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三陰(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共實際六條經脈。手三陰經主要行於上肢內側的三條經脈的蓋稱。足三陰經主要循行於下肢內側面,都是從足走向胸腹部。

中醫套用

1、手太陰肺經:該經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貫穿膈肌,入屬肺臟,從肺系(氣管、喉嚨)橫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側,至肘中後再沿前臂橈側下行至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又沿手掌大魚際外緣出拇指橈側端。其支脈從腕後橈骨莖突上方分出,經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橈側端。脈氣由此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本經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臟腑病:咳喘,上氣,煩心,肺脹滿,小便數。經脈病:胸滿,缺盆痛,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

2、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末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過大趾本節後的第1跖趾關節後面,上行至內踝前,再上小腿內側,沿脛骨後,交出足厥陰經的前面,經膝、股部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於脾,聯絡胃,通過橫膈上行,挾食管兩旁,連繫舌根,分散於舌下。胃部支脈:向上再通過橫膈,流注於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主治病證:嘔吐、腹脹、胃脘痛、泄瀉、月經不調、崩漏、下血、遺尿、尿閉、水腫、失眠、多夢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3、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出屬“心繫”(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通過橫膈,聯絡小腸。“心繫”向上的脈:從“心繫”向上,挾著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心繫”直行的脈:上行於肺部,再向下出於腋窩(極泉),沿著上臂內側後緣,行於手太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後面,到達肘窩,沿前臂內側後緣,至掌後腕骨部,進入掌內,沿小指內側至末端(少沖),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主治病證:心痛、心悸、怔忡、胸痛、失眠、健忘、癲癇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4、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小腿內側,出膕窩的內側,向上行於股內後緣,通向脊柱(會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腎臟部直行的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部。肺部支脈:出肺部聯絡心臟,流注於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主治病證:月經不調、陰挺、遺精、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泄瀉和胸、肺疾患,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5、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過橫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脈:沿著胸中,出於脅部,至腋下3寸處(天池),上行到腋窩中,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太陰和手少陰之間,進入肘窩中,向下行於前臂兩筋(掌長肌鍵與撓側腕屈肌腱)的中間,進入掌中,沿著中指到指端(中沖)。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著無名指到指端(關沖),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主治病證:心痛、心悸、胃痛、嘔吐、胸痛、癲狂、昏迷,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6、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沿著足跗部向上,經過內踝前1寸處(中封),向上至內踝上8寸交出於足太陰經的後面,上行膝內側,沿著股部內側,進入陰毛中,繞過陰部,上達小腹,挾著胃旁,屬於肝臟,聯絡膽腑,向上通過橫膈,分布於脅肋,沿著喉嚨的後面,向上進入鼻咽部,連線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向上出於前額,與督脈會合於巔頂。“目系”的支脈:下行頰里,環繞唇內。肝部的支脈:從肝分出,通過橫膈,向上流注於肺與手太陰經相接。主治病證:崩漏、陰挺、月經不調、遺精、疝氣、遺尿、小便不利,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