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水庫淤積與潼關高程

三門峽水庫淤積與潼關高程

三門峽水庫淤積與潼關高程作者是胡春宏,陳建國,郭慶超,語種為中文,ISBN為9787030225450,出版社為科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三門峽水庫淤積與潼關高程

《三門峽水庫淤積與潼關高程》針對三門峽水庫嚴重的泥沙淤積和潼關高程居高不下等問題,採用實測資料分析、理論分析、實體模型試驗和泥沙數學模型計算等多種研究手段,對渭河水沙過程變化與下遊河道演變、三門峽水庫淤積過程與潼關高程變化、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與降低潼關高程、潼關高程變化對渭河下游的影響、東莊水庫引江濟渭工程對渭河下游的作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工作以降低潼關高程和減少庫區泥沙淤積為目標,提出了潼關高程降低的近期與中長期目標和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調整方案。研究成果為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調整和降低潼關高程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三門峽水庫概況

1.2 三門峽水庫的修建和改建及其經歷的運用方式和產生的問題

1.2.1 三門峽水庫的修建和改建

1.2.2 三門峽水庫經歷的運用方式和產生的問題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成果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2章 渭河下游水沙過程變化與河道演變

2.1 渭河下游與涇河來水來沙過程

2.1.1 渭河下遊河道概況

2.1.2 渭河下游來水來沙過程變化

2.1.3 近20年渭河下游來水來沙過程變化特徵

2.2 三門峽水庫修建前渭河下游的河道演變

2.3 三門峽水庫修建後渭河下游的河道演變

2.3.1 渭河下遊河道淤積量變化過程

2.3.2 近20年來渭河下遊河道淤積的特徵

2.3.3 渭河下遊河道淤積原因分析

2.3.4 高含沙水流的輸沙特性

參考文獻

第3章 三門峽水庫淤積過程與潼關高程變化

3.1 小北幹流來水來沙過程

3.1.1 小北幹流來水來沙量的年際變化

3.1.2 小北幹流來水來沙量的年內分配

3.1.3 小北幹流流量的變幅

3.1.4 小北幹流各流量級和各含沙量級出現幾率的變化

3.1.5 小北幹流懸移質級配的變化

3.1.6 小北幹流支流來水來沙情況

3.2 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與淤積過程

3.2.1 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

3.2.2 三門峽水庫淤積過程

3.3 三門峽水庫修建前潼關高程的變化

3.3.1 歷史時期潼關高程變化

3.3.2 建庫前期潼關高程變化

3.4 三門峽水庫修建後潼關高程變化及其成因

3.4.1 建庫後潼關高程的變化過程

3.4.2 潼關高程上升對其上遊河道的影響

3.4.3 建庫後潼關高程成因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三門峽水庫與渭河下遊河道演變模擬技術

4.1 泥沙數學模型

4.1.1 泥沙數學模型計算方法

4.1.2 三門峽庫區與渭河下遊河道挾沙能力

4.1.3 泥沙數學模型率定與驗證

4.2 全動床實體模型

4.2.1 渭河下遊河道實體模型設計

4.2.2 實體模型驗證試驗

參考文獻

第5章 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與降低潼關高程

5.1 三門峽水庫不同運用方案設計

5.1.1 水沙系列確定

5.1.2 水庫運用條件

5.1.3 計算的初始條件

5.2 三門峽水庫不同運用方案對降低潼關高程的作用

5.2.1 三門峽水庫不同運用方案時計算的潼關高程變化過程

5.2.2 三門峽水庫不同運用方式對潼關高程的影響

5.2.3 三門峽水庫來水來沙條件對潼關高程的影響

5.2.4 三門峽水庫不同運用方案時計算的三門峽庫區沖淤量

5.3 降低潼關高程的途徑

5.3.1 降低潼關高程的途徑與預期目標

5.3.2 綜合措施對降低潼關高程的作用

5.3.3 潼關高程的穩定降低

5.4 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調整方案

參考文獻

第6章 潼關高程變化對渭河下游的影響

6.1 實體模型試驗方案

6.1.1 實體模型試驗水沙系列及其特徵

6.1.2 實體模型試驗條件與試驗方案

6.2 不同潼關高程對渭河下游影響的實體模型試驗成果

6.2.1 水沙系列1的實體模型試驗成果

6.2.2 水沙系列2的實體模型試驗成果

6.2.3 實體模型試驗成果綜合分析

6.3 匯流區整治對潼關高程及渭河下游的影響

6.3.1 匯流區實體模型試驗水沙系列特徵

6.3.2 匯流區實體模型試驗條件

6.3.3 匯流區整治方案與試驗方案

6.3.4 匯流區不同整治方案實體模型試驗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 東莊水庫與“引江濟渭”工程對渭河下游的作用

7.1 東莊水庫修建對渭河下游的作用

7.1.1 東莊水庫概況

7.1.2 計算方案及計算條件

7.1.3 計算水沙系列特徵

7.1.4 東莊水庫30億m3庫容、不放淤用淤運用對渭河下遊河道的作用

7.1.5 東莊水庫30億m3庫容、放淤用淤運用對渭河下遊河道的作用

7.1.6 東莊水庫26億m3庫容運用對渭河下遊河道的作用

7.2 “引江濟渭”工程對渭河下游的影響

7.2.1 “引江濟渭”工程概況

7.2.2 “引江濟渭”工程構想方案

7.2.3 “引江濟渭”工程不同引水規模對渭河下遊河道的作用

7.2.4 “引江濟渭”工程有關技術問題的探討

參考文獻

第8章 主要結論與建議

前言

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自1960年9月開始蓄水運用至今已50餘年。由於在三門峽水利樞紐規劃設計、建設和初期運行階段,對泥沙問題認識不夠,設計泄流規模不足和水庫運用方式不當,致使在水庫運用初期庫區發生了嚴重淤積,潼關高程(流量為1000m3/s時的水位)急劇抬升,導致渭河下遊河床不斷淤積抬高,防洪形勢日趨嚴重,直接威脅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同時也造成關中地區地下水位上升,渭河兩岸內澇,沿岸土地鹽鹼化,生態環境惡化,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嚴重影響了關中平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