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風景區

 三都澳,在寧德市東南面,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島嶼連綴,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10萬噸巨輪,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該港唐朝以前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開放為對外通商口岸,次年5月正式成立福海關。嗣後,有英、美、德、俄、日、荷蘭、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20家公司在三都設立公司和商行。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將三都澳列為開發的良港之一。

三都澳,在寧德市東南面,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由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雞公山5個單島和一個城澳半島,14個嶼,17座礁,5處灘涂以及官井洋、復鼎洋組成。島嶼連綴,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10萬噸巨輪,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
該港唐朝以前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開放為對外通商口岸,次年5月正式成立福海關。嗣後,有英、美、德、俄、日、荷蘭、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20家公司在三都設立公司和商行。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將三都澳列為開發的良港之一。
三都澳方圓數百平方公里,澳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峰奇石怪,遨遊三都澳可見到“金龜伏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非洲大象”、“官井洋”、“仙人畫”、“古猿人”、“雞籠嶼”、“筆架山”、“螺殼岩”等自然景觀。其中“螺殼岩”是一塊巨大的孤石似一隻海螺用伸出的螺秋腹吸附於斜度在50度左右的大岩石壁面上,海螺內是空心,可同時鑽進五、六人,透過螺殼的小孔,能觀賞到官井洋的景致。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十分重視三都澳開發,黨政軍領導人葉劍英、李先念、胡耀邦、陳毅、羅瑞卿、葉飛、楊成武、肖勁光等先後到此視察。詩人郭沫若曾賦詩讚美三都澳:“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港闊似天湖”。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視察時也揮筆寫下一幅對子:“群山抱三都風達六級浪不興,荷葉守澳口水深百米港盡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