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見性
黃檗傳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從西天來,唯傳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
祖師開示 十地菩薩少見 真實佛 -
《見性學道難》
凡夫的人生,常會因往事而後悔,就是因為當下的那一念沒有掌握好,沒有徹底的了解自己。 若能守住現前的一念心,徹底了解自己的本性,那就很容易了。 學佛,就是...
【見性學道難】 證嚴法師著述 佛性本具不假外求 把握當下這一念 學佛要體會佛心 -
大佛頂首楞嚴經
,當在中間。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遠瞻見。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
-
《六祖壇經》
。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
《六祖壇經》 正文 -
頓悟入道要門論
。庶幾法流不泯,派永接於曹溪,燈焰長存,光愈明於少室者也。(阿育王山沙門崇裕...一處,無事不辦。《壇經》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相求,無有是處。《禪門經》云:於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於內覺觀,如...
序 卷上 卷下 -
疑問品第三
《疑問品第三》出自《六祖壇經》,講的是惠能為信眾們答疑解惑,指出要獲得覺悟之關鍵是明心見性,並將這一宗旨落實到人生的每時每刻,一言一行。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作品出處 -
無相頌
,也可以說是一切法。一切法以及見性法,實在是說不上頓超與漸進。問題在哪裡?迷與悟。有人很快就破迷開悟,有些人很慢才能覺悟,什麼原因?“只此見性門,愚人...頌文無相頌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
頌文 解說 -
三身[佛教術語]
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
基本信息 古籍記載 -
破迷正道歌
《破迷正道歌》,舊題正陽真人鍾離權述。道教內丹書。一卷。鍾離權相傳為唐末五代隱士,後以丹法傳呂洞賓,為全真道所謂北五祖之一。此書北宋時已有流傳,其成書不...
簡介 原文 作者簡介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悟後修證之層次。 大慧宗杲云: 故宗杲盡力主張:若法性不寬、波瀾不闊,佛法知見不亡、生死命根不斷,則不敢如此四楞著地入泥入水為人。蓋眾生根器不同...,久後終能悟入。如是之理,一切禪和皆應知之,不可隨人言語妄謗宗師,以免自障...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