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三角山,又名筆架山,距蘄春縣城西北30公里,橫跨蘄春、浠水兩縣,方圓60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30座,主峰海拔1200米,是鄂東地區名山之一,以其古、奇、特、麗名聞遐邇。山中的“筆架飛瀑”勝景,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
主要景點
三角山、 達城廟、千年茶花 、石門、三角廟、老龍仙洞、碧仙洞、望夫石(捨身崖)、龍門資教寺。
三角山
高峻秀美,怪石嶙峋,佳林繁茂,一步一景。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攬勝觀光佳境。主要景點有一尖、二尖、三尖、老龍洞、三角寺、筆架飛瀑;還有捨身崖、龍船石、撥火棍等。山中崖壁上還保存有不少詩、詞、題刻,“三角山摩崖題刻”,已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是有名的“獵場”,珍禽異鳥,種類繁多,斷板龜、紅毛狗舉世罕見;這裡是天然的植物園,林果花草,季季紛芳,紅茶花樹、月內梭羅極其珍貴;這裡是有名的藥物庫,《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材,三角山就有400餘種。 這裡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既有山珍野味,又有美景佳境,是人們旅遊觀光、回歸自然的絕妙去處。
千年茶花
三角寺旁的這株茶花樹,相傳為建寺之初僧人從南國引進種植的,樹與廟相依相伴已有千餘年歷史。據專家考證,它是湖北省境內最“年長”的茶花樹。此樹一年開三次花,一次花紅如火,一次花黃如金,一次花白如雪,謂為奇觀。每年花季,賞花者絡繹不絕
石門
三角山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古代的兵家必爭之地,山上古時城牆依稀可見。古城區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這是其中保存較好的南門。
三角廟
三角山歷為宗教聖地,隋唐時期,山內有36寺廟,72庵觀,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之說。現存寺廟有三座,即山上的三角寺,山腰的龍門資教寺和山下的達城廟,均香火旺盛。
老龍仙洞
三角寺東北上側有洞,相傳有“龍”潛入而名“老龍洞”。洞內有泉井,子午有潮。洞頂石縫有千年古松一株,蒼翠挺拔。旁有“松龍結緣”、“唯天在上”、“有龍則靈”等摩崖古刻。
碧仙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距老龍洞不遠有一洞曰“碧仙洞”,相傳有仙人居住。大革命時期,我游擊隊曾在此建立根據地。
望夫石
又稱捨身崖,位於三角山“二尖”之巔,極目遠眺,視野千里。相傳早在秦始皇修長城時,三角山一帶不少男丁遠征北國。山裡有一位少婦思夫心切,天天登山遙望,歷時數十年,後來聽說丈夫客死他鄉,便跳崖殉情。
達城廟位於三角山下,始建於北宋初期,清嘉慶十七年建成現在的四進四楹規模。廟裡主要供奉二令公尊神,祖籍河南洛陽、世有勳爵。達城廟雖歷盡劫波,而廟貌依然,金像亦保存完好。徐向前元帥曾率主力在達城廟及其附近全殲國民黨勁旅,恢復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當時的指揮中心就設在廟裡。因此達城廟是一個既具有歷史文化意義又具有革命意義的文物單位。
龍門資教寺
位於三角山上,俗稱三角寺。據舊志載:“後梁高僧慈應創建,宋仁宗賜額‘龍門’,宋高宗加賜‘資教’。”開山祖師被賜封為“當山得道,慈應祖師”。明洪武元年(1368年),僧正梁重修。當時規模宏大,主殿之外,尚有“大士閣”等建築。主殿採用古代傳統“斗榫”工藝,內呈正方形,面積1200平方米,殿頂由4根圓形立柱支撐36根大小不一的橫木組成傘形頂篷,內看四角下垂,外觀四角上翹如荷葉,故又稱“荷葉殿”。大士
閣、龍雲閣均有楹聯,其中龍雲閣客堂聯為:“獨坐蒲團,細剪山雲縫舊衲;客來禪室,閒敲石火煮新茶。”據傳當年曾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1947年10月,劉伯承、鄧小平轉戰大別山時曾到此歇息,並囑咐寺僧保護文物,搞好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