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一類節肢動物,因為身體上下、左右都具有三分的特點而得名。所有已知三葉蟲都是海生的,保存在寒武紀-二疊紀的海相地層中。三葉蟲化石通常被發現於泥質灰岩、石灰岩和頁岩中,而在粗粒岩石中則較少。由於三葉蟲具有底棲、游泳、漂浮等各種生活能力,所以它們能夠生活在各種海洋環境。在陸棚區,一般海水不深,海水溫度適合生物生存,陽光、氧氣、食物的供應也較為充分,三葉蟲和其他多種生物都可以大量的較快地繁殖,競爭激烈。同時由於環境變化較快,生存竟爭和演化速度也較快。
性質
在陸棚邊緣區,生活環境變化可能較陸棚區小,三葉蟲的變化也較小。這裡又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沉降極快,泥沙量沉積較多,特別是粗粒物質較多地區,海水混濁,一般生物都較少,因此三葉蟲也較少;另一種是沉降速度平穩,海水雖較深,但接近水面部分仍有較多的生物生存(特別是浮游生物),在這種情況下,三葉蟲仍然能夠繁殖,不過種類和數量與陸棚區所見的都有若干程度的不同,浮游類型的占多數。在陸棚與陸棚邊緣區之間,三葉蟲的繁殖也頗快,具有混合型性質,既有一部分陸棚區生活的類型,又有一部分是陸棚邊緣區生活的類型。
沉積環境
海洋生物群落的演替能反映海水相對深度的變化,人們常運用淺水陸棚區的底棲生物群落或生物相來識別海平面變化。例如,繁衍於奧陶紀海洋的一類特化三葉蟲——圓尾蟲類(cyclopygids)以其碩大的複眼和寬闊的中軸為特徵,營遠岸浮游生活,常生活在大陸斜坡的上部和有朝外海的自由通道的深水邊緣盆地水深約200~700 m的水層中。此類三葉蟲對海水深度變化頗為敏感,其豐度隨之發生明顯變化。不同屬可能生活於不同深度,有明顯的深度分異。圓尾蟲類在斜坡區三葉蟲動物群中可占到70%以上,而在筏外陸棚區則僅有零星出現(周志強等,2000)。
類型
中國寒武紀三葉蟲主要可根據動物群的性質分為3大類型華北型、東南型和過渡型。
這些三葉蟲類型各自有其所適應的環境華北型動物群一般在廣闊、動盪、富氧的陸棚海巴通常營底棲生活;東南型動物群則在較寧靜或較深的還原性海盆,多營城游生活。每大類型還可再分為亞型,由其三葉蟲的形態及生態(如眼、節肢、鰓葉等)反映各自相適應的沉積環境。過渡型動物群則是這兩類動物群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