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公王廟會

三聖公王廟會

三聖公王廟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大埔縣三河鎮梓里村村民的民俗。

基本介紹

在大埔縣三河鎮有個名叫梓里村的村莊,是原國民黨抗日名將范漢傑的家鄉。村里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依山傍水,群山環抱,溪流曲繞,風光秀麗。村民住宅依山而建,居住條件優越,全村常住人口7000多人。

每年農曆九月十一至九月十三,是該村傳統的盛大民俗節日,即“三聖公王廟會”。這天,全村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殺雞殺鴨,有的還宰豬宰羊。全村村民、外出鄉賢,各家各戶的四門六親,不論身處何方都能及時趕回來參加這隆重熱烈的民俗節日。村里各大姓,如:范、黃、陳、鄧、張、盧等,都很講究,很鄭重,不但供品多,祭器講究,而且還配有大鑼鼓、八音班。他們抬著豬羊五牲成群結隊地到“三聖公王宮”去祭祀。同時每年還重金聘請江西、福建等地著名的歌舞團前來助興,整個村莊都沉醉在節日氣氛中,成了歡樂的海洋。

為此,村民及外出鄉賢一直以來各盡所能,捐資捐物,出錢出力,修建了規模宏偉的樓台亭閣“三聖公王宮”,在三聖公王宮四周栽上花草樹木,已經綠樹成蔭,古木參天了。在三聖公王宮旁邊還搭建了進行紀念活動的戲台、看台。鋪築了從村里一直到三聖公王宮的水泥公路。三聖公王宮旁邊設有小商品店鋪、小吃店,並設有傳統民俗節三聖公王紀念活動的理事會,以便平時接收村民及外出鄉賢的捐資,管理維護三聖公王宮,主持每年九月十三民俗節紀念活動的有關事宜。

相關傳說

當地人為什麼那么重視大埔三河梓里村九月十三民俗節?據說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梓里的“三聖公王”原籍不在梓里,而在梓里進去的源坑村,原來是源坑的“水口公王”。約在三百多年前,有一年農曆九月十二的午夜,在梓里、源坑的上空,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霎時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洪水猛漲,漲到了源坑村內。這時水口公王宮成了堵水之物。洪水一被堵,村中受浸便更嚴重。此時,水口公王臨危不懼,決定犧牲自己,以保全村。這樣水口宮立刻被洪水沖走了。水口宮一崩潰,村裡的水馬上退了下來,村裡的房屋莊稼保住了,而公王的塑像則隨波逐流,一直漂到了梓里村。說來也怪,這次山洪對當地沒有造成大的損害。這公王塑像到了梓里下村的回水處,卻在那裡徘徊不走了。有善事者把它打撈上岸,通知源坑的村民出來抬回去。這時卻出現了怪事:原來只有十多斤重的東西,等抬的時候卻似有數百斤重,新的繩索用斷了好幾根,還是抬不走。這時,人們意識到,公王可能想在此定居,梓里、源坑共水源,保佑梓里同樣可以保佑源坑。於是大家便決定,把公王留在梓里,並建宮安置。這天是農曆九月十三。以後梓里村人們把每年農曆九月十三定為三聖公王的祭祀日,並舉行盛大的相關紀念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因此,大埔縣三河鎮梓里村農曆九月十三 “三聖公王廟會”,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當地人們慶祝五穀豐登、安居樂業、生活美好、幸福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