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稀墨寶易經

三稀墨寶易經

《三稀墨寶易經》內容簡介:一稀:罕世之才,俞先生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戲曲研究院古文獻專業博士生導師。其國學研究遠探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遍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貫通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囊括明清小說和近代漢語,著述眾多,縱橫捭闔、洋洋灑灑,字數達1800萬。 二稀:易學傳承之奇緣,俞先生族上四代習易,其祖父俞春亭在清光緒年間官至皇宮六院“經承”,即宮廷建築總設計師與風水監司。俞先生秉承家學,自幼習易。八十年代初,又拜近代易學鼻祖、國學大師、六庵老人黃壽祺為師,精研《尚氏易經》,深得黃老心傳口授,得其易學之精髓且發揚光大。後成為尚氏易經第三代嫡系掌門人。 三稀:現代硬筆書法精妙尖峰之作,俞長江先生自幼學習書法。臨松雪道人楷書之穩健與豁達,習二王行書之高貴與靈動,追米芾行草之律動與瀟灑,更兼現代書法名家趙朴初、啟功、董壽平、吳作人等大師親賜墨寶以臨並受耳提面命之教,形成了俞先生硬筆書法特有的風格:字型雄健、外柔內剛;筆力勁透、八面出峰;布局曉暢、伸張有致!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三稀墨寶易經》編輯推薦: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親自為《三稀墨寶易經》書名題字!世界易經大會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俞長江親筆手書易經,坊間稀有!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三稀墨寶易經》,解開《易經》的神秘面紗,帶您走進《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廣大精微的內涵世界!辰龍珍本之中,聚《易經》千年智慧,賞書法千載傳承;六十四卦以內,知世事興替榮衰,究命運升降沉浮。

作者簡介

俞長江,生於三十年代,祖籍紹興會稽,號會稽山人。為紹興名門“天有堂俞”的後人。自幼學習書法。上大學即開始研讀《易經》,至今已六十餘年。八十年代,曾以《遐思苦耕錄》為書名,出版包括周易六十四卦、奇門遁甲、風水研究、人生預測等易學專著六部,約二百萬字。另有大型辭書《中華典故全書》《中國歷代詩歌鑑賞大辭典》(曾獲金鑰匙金獎)等七部及其它美學研究、文學研究、諸子研究、硬筆書法字貼等,共三十二部,約一千八百萬字,為世所罕見。曾為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淨樂宮復建選址、布局及風水總堪,並撰寫長篇復建碑文,鐫刻八尺巨碑,被稱“中國風水第一人”。二〇〇三年和二〇一二年應邀三次赴美講學。與芝加哥等六所大學的漢學界進行交流。曾在洛杉磯電視台、廣播電台就《易經》、《道德經》作專訪節目。二〇一一年曾在中央電視台主講《易經與風水》。曾任五家上市房地產公司置地顧問及多家大型金融機構企業顧問。現為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戲曲研究院古文獻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易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世界易經大會主席團執行主席、“尚氏易經”第三代掌門人。

圖書目錄

手書自序
手書六十四卦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成卦第三十一
恆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央卦第四十三
娠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
六十四卦
易經十翼上
易經十翼下
尚氏箴言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第十一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天是陽,地是陰,以奇數的一、三、五、七、九代表天,偶數的二、四、六、八、十代表地,由一到十,象徵天地陰陽的自然現象。
孔子說:「為什麼製作《易經》?《易經》本來是開啟智慧,成就事業,包藏天下一切道理的書;不過如此而已。所以,聖人以《易經》溝通天下人的意志,奠定天下的事業,判斷天下的疑問。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所以,占卜用的蓍草,功能圓滑,變化神奇;卦的作用,方正有一定的形象;六爻的意義,則以變易告知吉凶。聖人套用以上三種功能,洗滌自己的意識,退藏於精密的天道中,與一般人共同為吉凶擔憂。《易經》的神奇,能夠預知未來變化的道理;《易經》的智慧,足以包藏以往的知識經驗;除此之外,又怎能如此呢,惟有古代聰明有智慧,不平凡、勇武而又不嗜殺的人,才能如此吧?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