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辭典

是以三禮之學,貴即研究上古文化史之學.前人“六經皆史”之說,禮書可為明證。 三禮之學肇於康成,鄭氏兼注三禮,校古今文異文,網羅舊注,博綜裹長。 鄭氏為《三禮目錄》,而三禮之名亦由此始。

內容介紹

自序:古之所謂禮,本指祭祀鬼神之事,隨社會發展,禮之範圍逐步擴大,由祭祀之禮而及於人倫之各種規範,再而至於有關政教之典章制度。今試以《儀禮》、《周禮》及大小戴《禮記》所涉及之內容觀之,則天子侯國建制、疆域劃分、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役財用、冠昏喪祭、服飾膳食、宮室卓馬、農商醫卜、天文律曆、工藝製作,可謂應有盡有,無所不包。其範圍之廣,與今日“文化”之概念相比,或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以三禮之學,貴即研究上古文化史之學.前人“六經皆史”之說,禮書可為明證。
三禮及《大戴禮記》其成書之時代,有前有後,內容又椏複雜,其中一小部分不免攙有儒家之設想。但就其極大部分而言,則為記述當時或前人所行之禮制。如書申述職官、祭祀、聘問諸事,每與《書》、《詩》、《左傳》、《國語》及其他古籍相合。至於考古出土文物,亦均可與禮書相印證。可見三禮所載,決非憑空虛構,實有所本。如學者善於取擇,則三禮確為考訂上古文化史實之重要資料。
《儀禮》、《周禮》及大小戴《禮記》,其文約二十四萬字,在十三經中略次於《春秋三傳》,而其文簡奧,時代跨越之長,串節之繁縟,決非其他古籍可以倫比。故前人謂“累世不能通,當年不能究”。季剛先生曾總結治禮之難,其故有四:一曰,古書殘缺;二曰,古制茫昧;三曰,古文簡奧;四曰,異說紛紜。是為確論。
三禮之學肇於康成,鄭氏兼注三禮,校古今文異文,網羅舊注,博綜裹長。三禮自有鄭注,後人乃能卒讀。鄭氏為《三禮目錄》,而三禮之名亦由此始。《大戴禮記》鄭未及注,在三 禮之外,即若存若亡,後竟殘缺其半。鄭氏之後,唐陸德明為《釋文》,孔穎達、賈公彥作疏,均能蒐集舊說,申張注義。宋元禮學,亦有創新之處。如聶崇義採舊圖為《三禮固集註》,其後楊復《儀禮圄》,朱熹《儀禮經傳通解》,李如圭《儀禮釋宮》等,開後來繪圖、釋例、考釋名物之先。清代學者,崇尚考據、訓詁之學,於禮學尤為重視,鹹有新疏,每種多至十數家。其考釋經記,補正註疏,往往超越前人,大有裨於後學。
三禮及《大戴禮記》,本文約二十四萬字,其後鄭注、唐人疏,清人新疏,以及歷代考釋三禮之重要著作,不下千餘卷,將幾千萬字。卷帙浩繁,檢索貴難。爰依辭書之例,摘錄三禮及《大戴禮記》中有關制度、典章、禮儀、名物等專用詞語,約五千條,加以詮釋,竣錄原文及有關注釋及考證,凡《詩》、《書》、《左傅》等古籍及考古出土文物,有足互證者,亦錄而通釋,附以插圖,定名為《三禮辭典》。此書或有助於研究上古文化史之學者。

作者介紹

錢玄(1910-1999)字小雲,江蘇吳江同里人。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畢生從事古漢語教學與古文獻研究,是我國著名的禮學暨語言學家。曾執教於南京師範大學,兼任《漢語大詞典》顧問、中國語言學會理事。曾出版《三禮通論》、《三禮名物通釋》、《三禮辭典》、《校勘學》等論著及領銜註譯之《周禮》、《禮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