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井遺址

2015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舉辦的“2014湖南考古匯報會”上公布,2014年該所對漣水北岸湘鄉市三眼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出土長度23厘米的竹簡700多枚,經鑑定為楚國衙署公文檔案。

地理位置

三眼井遺址距漣水約500米,在一次建築施工過程中被發現,當時地表已被施工機械鏟去,形成深6米方坑。

考古專家發掘出土古井多口,分屬戰國、南宋等多個時代。

出土文物

其中一口古井殘深1.73米,井內填充筒瓦、板瓦、陶器殘片、竹木質物品等。陶器具有明確的戰國晚期楚國文化特點,竹簡長度23厘米,是戰國晚期楚國量制的1尺,文字形態則是典型的戰國楚文字。陶器和簡牘均表明這口井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遺留。

“據可識辨的三五支殘簡,上面有 兀(其)六月 等,簡牘內容應為政府公文遺留,這一點和益陽兔子山遺址、里耶遺址等簡牘性質相同”,張春龍說,“結合簡牘出土的規律,應當是記錄戰國晚期楚國的管理方式,意義不限於湘鄉一地。”

這批竹簡數量為700多枚。專家認為,綜合各地考古發現與研究,此次出土的簡牘、古井必定在當時的衙署之中。因此,三眼井遺址應為楚國晚期湘鄉城邑所在,是湘鄉區域政治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