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橋鎮[貴州省道真縣三橋鎮]

三橋鎮[貴州省道真縣三橋鎮]

三橋鎮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道真自治縣北部,由南至西與本縣大矸、河口、陽溪三鎮毗鄰,由東至北與重慶市南川、武隆兩縣市接壤,轄5個辦事處32個村241個村民組,2000年末人口30470人。全鎮總面積229.2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41600畝,森林覆蓋率41%,荒山草地面積99873畝,占總面積的30%。境內高山綿亘,河流縱橫,壑壩相間,平均海拔600米。 近年來,三橋鎮黨政著力發展農村經濟,2000年農業總產值已達5194萬元,糧食總產量16861噸,人均糧食583公斤,烤菸518噸,油菜籽1227噸,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定成就,全鎮擁有中小型水電站4個,鄉村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保障,公路網路縱橫交錯,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三橋鎮華山石林 三橋鎮華山石林

鎮境以“三線五壩一溝”(三線指:道真南川至三橋線,三橋至接龍線,三橋至趙家鄉線;五壩指:雷家壩、塘村壩、馬桑壩、紅旗壩和烏朝壩;一溝即:夏家溝)為支架,呈鍋圈形。交通阡陌,田土與山林分布錯落有致。鎮域垂直氣候明顯,最低海拔高度450米,最高海拔高度1939.9米,兩條河流繞鎮境逡巡穿梭,年平均氣溫16℃,年無霜期24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麻抓岩、飛沙岩高聳入雲,與南川區金佛山對峙俯瞰道真秀美全境。三橋更是土地肥美、物豐人傑,青山綿亘,碧水漪漣。正曰“巍巍三橋重鎮、土地肥沃、環境優美、文明開放、務實創新、實為黔北之糧倉”。

資源優勢

三橋鎮地處低矮河谷地帶,是全縣著名的糧倉,風味獨特的槓村米因米質優良而成為貢米,具有廣闊的市場;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民眾文化素質較高,近年打工外出為全鎮民眾思想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民眾商品經濟意識十分濃厚;永錫上千畝的板栗基地引起重慶等地客商的高度重視,市場前景看好;全鎮河流縱橫交錯,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投資環境

近年來,三橋鎮加大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目前,已與西南農業大學簽訂契約,把三橋作為西南農業大學的教學實驗基地,大力發展畜牧業、果樹業等,這一切,必將為三橋鎮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有如下項目可引資建設:一是道真至武隆白馬公路的改造和維修;二是接龍至重慶水江公路的修建;三是4萬多畝的荒山開發項目;四是鎮中心所在地至大橋的小城鎮建設項目。

民族文化

三橋鎮文化底蘊豐厚,民族民間文化源遠流長。仡佬族祖先在三橋生息繁衍和生產生活中,創造性地發明並發展了以儺戲為代表的儺文化,以“三麼台”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哭嫁歌、打鬧歌為代表的生產生活文化,以石雕、木刻為代表的手工藝文化,以土葬、懸棺葬為代表的喪葬文化。三橋仡佬祖先特別重視吸收先進文化。早在封建帝制年代,廣設私塾,培養出了姜翁、姜詩、姜安、王衡、雷達天等進士或老爺。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新知識不斷引進,解放前夕貴州省正安州有7個大學生的時候,三橋就有熊先煜、熊先覺兩個大學生。其中熊先覺在浙大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朝陽大學攻讀法學。後來成為我們國家率先推出第一部司法教材的人,是國家成立法務部的第一任領導之一,他的邊緣法學思想,特別是行政訴訟法的出台,彌補了我國的法律空白,熊先煜成長為國民黨79師參謀長,是佟璘閣將軍的女婿,後率部投奔共產黨,曾2次參加解放遵義的道真。後在重慶工作至病逝。解放以來,三橋人民更加重視文化知識和人才培養。據2008年不完全統計,全鎮本科以上大學生3087人,其中清華大學畢業3人,在讀1人(李旭),碩士以上學位研究生42人,其中獲博士學位12人,博士生導師3人,鄉土文學家王華以《橋溪莊》、《天上沒有雲朵》等長篇小說連續在國家級權威期刊《當代》上發表,成為貴州省進步最快作家,並於2008年獲駿馬杯文學創作獎。莘莘學子中,大學畢業的童印合戊馬倥傯,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委,是現代著名書法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楊小生教授為貴州苗藥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評為省管專家。中國中醫藥研究協會常務理事長、北京中醫大學教授黃世進帶隊到坦尚尼亞研究非典疫苗成功,為抗擊非典立下汗馬功勞。黃琦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攻讀高電壓運用科學獲博士學位後,放棄美國豐厚的報酬,回國工作。三橋人民踐行著這樣一句話:錢再多也不如知識多,再快樂也沒有比送子女上大學更快樂,再窮不能窮了國家,再苦不能苦了下一輩。三橋鎮在工作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68人,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中30萬資產以上136人,其中楊武林為回報導真,帶著資金、技術從北京回來建設道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