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術語
2.三期論之前
1802年,丹麥皇家古物收藏室丟失了一些無價之寶,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社會上也對一些古墓和歷史建築遺蹟被迅速夷為平地,大量古物很快消失的狀況極為關注。1806年,尼勒普出版了一本《我國古代遺蹟一覽》的著作,他當時是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點陣圖書管理員。在書中,尼勒普抨擊政府對古蹟的損害漠不關心,並建議成立丹麥國家古物博物館,以效仿法國革命後成立的巴黎文物博物館。在此之前,尼勒普本人一直從事私人收藏活動,並建立了一個小有規模的博物館。但是對藏品的分類和陳列,尼勒普卻束手無策,於是發出了古代遺存包裹在一團迷霧之中的感嘆,這一感嘆反映了19世紀許多古物學家的心聲。
丹麥政府在向西蘭島主教和西蘭大學神學教授弗里德里克·曼特等社會名流徵詢意見之後,於1807年也就是尼勒普發表著作的那一年的次年,成立了一個“保護與收藏丹麥古物皇家委員會”,任命尼勒普為秘書長。這個委員會受命組建國家古物博物館,負責管理遠古和歷史時期的古蹟,並向公眾宣傳古物價值和重要性。尼勒普從全國各地收集了許多古物標本,加上他自己的私人收藏,形成了哥本哈根古物博物館的核心。
3.湯姆森的三期論
在博物館成立後的10年裡,很快就成為歐洲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隨著收集的古物藏品越來越多,需要有一位具備專門知識的人來加以管理和研究,並用它們來解釋丹麥的古代歷史,於是1816年皇家委員會邀請湯姆森負責對博物館的藏品進行管理。在接受這一工作之後,湯姆森面臨的是如何來對這些藏品進行分類和成列的問題。他首先從年代學方法入手,根據石、青銅和鐵這個技術發展的框架確立了三個連續發展的階段,將古物按照這一序列進行早晚的分類。
石、青銅、鐵的三期論的看法並非始於湯姆森,但是這種看法在湯姆森的手中正式開始實踐。在實踐中湯姆森還創立了新穎的方法來處理單憑古物原料無法判斷時代早晚的棘手問題,比如青銅時代仍然使用石器,鐵器時代也存在銅器。所以湯姆森並不孤立地從古物製品本身來進行分析,而是注意它們的共生關係和風格變化,像墓葬和窖藏中出土的古物都是同時代的,這些共生的不同質地古物可以被用來作為時代判斷的依據。此外,年代相同的一些器物在風格上會進行模仿,比如青銅時代的一些陶器在風格上會模仿高貴的青銅器。
在這種分類思維的幫助下,湯姆森可以將各個時代進一步分出更細的階段,結合古物的質地、墓葬的共生關係、器物的生產方式以及風格形制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排列,這樣湯姆森成功地將丹麥的整個史前史梳理出一個大概的年代學序列。丹麥國家博物館開始以湯姆森的系統陳列他的藏品,並於1819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4.湯姆森三期論的發表和評價
儘管三期論的體系已經建立,但是湯姆森卻是一位十分謹慎的學者。他對自己的三期論的分類體系十分自信,卻並不急於正式發表。直到1836年,他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出版,並很快被譯成德文和英文及其他歐洲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此,史前考古學有了從事研究最基本的方法,為缺乏文字的史前遺存提供了能夠獨立進行相對斷代的途徑。雖然有人認為三期論的提出並非湯姆森一人的功勞,但是應當指出的是,早期的三期論觀點僅僅限於一種抽象或哲理的推測,並非從考古材料中推導來。而湯姆森則是從科學角度確認三個世道客觀存在的第一人。
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格林·丹尼爾在評論三期論時指出,湯姆森的三個階段分期的學說,創立了相對年代的思想和理論基礎。沒有這種相對年代的思想,史前考古學就絕對跳不出古物學的窠臼,古物學也就只能停留在單純描述古物的工作上。正因為如此,湯姆森的三期論無愧為“史前學的基礎”和“現代考古學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