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簫

三月簫

三月簫我國少數民族的樂器,是阿昌族吹奏樂器。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盈江、梁河等縣。

簡介

三月簫三月簫
阿昌族吹奏樂器。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盈江、梁河等縣。阿昌語稱作“潑勒鹹罕”。“潑勒”是簫,“鹹罕”是春天樹上的嫩葉。一般是春二、三月開始吹奏,到農忙栽插之際,就不再吹了,故名“三名簫”。三月簫以竹製作,長約20厘米,兩端吹口,上端四分之一處留一竹節,竹節側開一橢圓形發音孔,發音孔正中剛好是竹節橫隔處,橫隔向外方向削一小口,讓氣流剛剛能通過。

備註

有七個按音孔(前6後1)。音域有一個半八度。用蜂蠟做成片狀,貼在發音孔上方,以調整發音孔大小(調整音準),控制氣流的大小和音色變化。吹奏時下唇蓋住吹口大部,僅留一小空隙進入氣流。多用循環換氣法。音色清亮,多為男青年在野外吹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