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周寧縣洋尾村傳統節日]

三月三[周寧縣洋尾村傳統節日]

農曆的三月初三,是我國傳統節日,同時也是洋尾村的重大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這一天,周寧縣龍潭、洋尾兩村的村的村民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板燈會”活動來紀念先祖。

在洋尾村的劉氏宗祠前,村民們將固定於長條木板上的12盞燈籠逐一點燃。隨著夜幕的降臨,星星點點的燈火最終匯聚成龍,在鼓樂和爆竹聲中,熱熱鬧鬧的“板燈會”正式拉開了序幕。

據族譜記載,“三月三板燈會”活動由來已久,相傳是劉氏祖先為了紀念救命恩人,由最初簡單的祭祖活動演變而來的。

起源

相傳,燕國滅亡(公元900年前後)後,劉守光的弟弟劉赫茂、劉赫盛與劉守光的兒子劉繼珣從滄州向青城方向逃命,途中收集了部分原兵將,先到浙江臨海,再到永嘉(溫州),又遷往富沙(建陽),再到三山(福州),當時閩國內部紛亂,時局不穩,盜賊紛起,叔侄人心惶惶,最後立下了隱退之志,經白鶴嶺抵達寧川(寧德),感覺寧川地勢平坦,依山臨海,並非隱居的好地方,便沿荒山小路,歷經艱險,終於到達東洋境內今龍潭一帶,歇擔下馬於鼓樓山下,開基立業,繁衍子孫。後人於龍爪灘旁邊修建了“下馬亭”以紀念。
傳說當年劉赫茂攜侄南逃,遇長江阻隔,眼看天色漸暗,後邊晉兵迫近,無船可渡,正在這危難時刻,突見江中浮起一塊巨大的磐石,形如船隻,情急之下,他們摸黑跳上磐石,漂向對岸,上岸後,磐石上忽然亮起十二盞明燈,為他們照亮夜路,這時才知道,原來是一隻大黿救了他們。劉氏在東洋定居後,族人為緬懷先祖每年農曆三月三均舉行隆重的祭祖迎燈,每家持燈一副,上置十二盞白燈籠,沿村遊行,宗親、賓客四方雲集,十分熱鬧。為永記黿魚救祖之恩,全族禁食龜鱉,至今己延續千餘年。

習俗

周寧三月三:千米板凳龍鬧山村 (福建廣播影視集團 )2014-04-04

昨天是農曆三月三,周寧縣獅城鎮龍潭、洋尾兩地村民舞起板凳龍,追思先祖,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當晚,小山村里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村民們按一戶一燈的形式連線起板凳龍。金光閃閃的燈龍順著山脊蜿蜒,在田野上盤旋。 (記者 詹曉珍:我現在來到了板燈龍隊伍的中部。村民們告訴我們,這隻板凳龍會越來越長,因為,每到一戶時候,村民都會抬出自己的板凳龍,加入到這隻隊伍中來。) 板燈龍每到一處,村民都會在家門口迎燈祈福,嗩吶和鑼鼓聲不絕於耳,爆竹與響銃撼動山村。 (周寧縣洋尾村村民: 我覺得我們這個燈節,一個是燈火相傳,一個是希望風調雨順。) 村裡的老人告訴我們,當地"三月三板燈會"活動源於五代末期,至今已經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記者 詹曉珍:在板凳龍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每個村民都要來到祠堂門口來喝一碗米酒,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事事紅紅火火。)

板燈 板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