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指的是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出自於《論語・公冶長》。

基本信息

成語簡介

三思而行 (sān sī ér xíng)
拼音: sān sī ér xíng 簡拼: ssex
近義詞: 深思熟慮、鄭重其事 反義詞: 不假思索、輕舉妄動 草率而行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覆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例子: 宋・辛棄疾《哨遍》詞:“嗟魚欲事遠遊時,請~可矣。”
終身大事也應該~。 ★歐陽山《三家巷》三0
謎語: 辭別姑母武則天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經過反覆考慮後再做。

相關成語

反其道而行之 見機而行 量力而行 三思而後行
無脛而行 相輔而行 魚貫而行 直道而行
倍道而行 三思而行 施施而行 擇善而行
信步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