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寧(?—1651年),字幼安,浙江省鄞縣(寧波)人,明末清初浙東義軍領袖。明朝貢生,入太學,以名節自勵。明末清兵南下,與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鼎(火鼎)、毛聚奎稱“六狂生”。魯王時,授志寧為大理事評事。順治八年(1651年)九月,董志寧困守定海,力量耗盡,自刎而死,被清軍梟首示眾,其妻與二女先後殉難。
王翊 (1616~1651) 字完勛(一作定勛),號篤庵,慈谿縣(慈城)人,遷居餘姚。1646年(清順治三年),南明軍據錢塘江抗擊清兵,御史兼餘姚知縣王正中薦他為職方主事,參加江防。江防失守,與黃宗羲等率部入四明山,結寨於大嵐,至海濱招兵,圖堅持抗清。次年十二月,清兵逼大嵐,引軍退避。1648年正月回師大嵐山,三月破上虞城。時浙東抗清義軍山寨達百餘部,兵源複雜,時有擾民,唯李長祥、張煌言及王翊三部不擾民,而翊部最眾。清軍首襲翊部,山寨破。後會合馮京第合守杜岙,未幾清軍再攻,突圍400餘人,遂向天台會合俞國望,途中招集萬人。尋率部回師杜岙,破清軍團練,次年春再占上虞。六月至健跳(今三門縣東南)朝魯王,授河南道御史、副都御史。1650年(順治七年)三月,授兵部右侍郎。八月攻克新昌。未幾清軍由奉化、餘姚道入,會攻大蘭山,軍帳瀰漫30里。不敵,退至舟山。次年至天台招兵,七月二十四日於北溪被俘,八月十四日被害。行刑時,三箭穿胸而過卻未仆倒。後被割去雙耳,砍去首級,首級懸寧波西城門示眾。陸宇鼎等以計得之秘藏12年,後與馮京第、董志寧同葬於寧波城北馬公橋畔。
馮京第,明末清初學者、抗清志士。字躋仲,號簟溪,慈谿縣(慈城)人。年輕時與慈城人組織“文昌社“,會文品詩,學者稱“簟溪先生”。
明末復社名士,崇禎十一年列名《留都防亂公揭》一百四十位士子之一。明末清軍南下,南京、杭州等地失陷,參加浙東抗清義軍,隆武帝時任監軍御史。後赴日本求援,日方不許他上岸,京第每天身著朝服,跪在船頭哭拜。但日人始終未發一卒。後與王翊結寨於四明山,任兵部侍郎。永曆八年(1654年)9月,清軍襲擊舟山,馮正患重病,匿居於大嵐的顴頂山,為部將出賣被俘,慷慨就義。有部下為他保留一隻手臂,後人將王翊之首與董志寧之屍和馮京第之臂,合葬於寧波江北北郊鄉馬公橋邊。
相關詞條
-
萬忠墓
萬忠墓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23號,白玉山東麓,屬於清代墓地建築。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為紀念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慘...
大屠殺 萬忠墓紀念館 萬忠墓碑 重修萬忠墓 改名 -
李文忠墓
南京鐘山北麓太平門外蔣王廟西,有明初賜葬的岐陽王李文忠墓。墓園坐北朝南,分前中後三部分。前為神道,有石刻碑一、望柱二、石馬一,及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
陵園建築 生平 -
三忠祠
三忠祠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原址在定海和昌弄佐廷國小內,現遷建於竹山公園曉峰嶺南崗墩,是為紀念1841年鴉片戰爭中與英國侵略軍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葛雲飛...
年代 公布時間 地點 保護級別 簡介 -
耿聚忠墓
清代耿聚忠與柔嘉公主合葬墓。 清順治十年與兄耿昭忠留待京師。 十五年加封為太子太保。
-
楊貴妃墓
貴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於鹹陽市興平縣馬崽鎮西500米處,距西安60公里。墓呈半球形,冢高3米,整座墓冢都用青磚包砌,墓後有一座高約6米的楊貴妃...
概況 歷代詩碑 修葺工程 日本貴妃墓 貴妃簡介 -
杜三策墓
杜三策墓位於大羊鄉三旺村北750米處山坡地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杜三策墓原有封土,神道上有石馬、石羊、石人和神道碑等,惜在“文革”中被毀,今僅存石羊...
-
明功臣墓
明功臣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西北麓及城南。其中,明開國功臣徐達墓在太平門外板倉村,現存徐夫婦墓冢和神道碑、石像生,碑文為明太祖所撰。其他開國功臣常遇春墓...
信息 情況 明孝陵功臣墓 葬鐘山墓 功臣墓數 -
前勿力布格遼墓群
前勿力布格遼墓群:1972年6月至1974年9月,吉林省博物館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當時為吉林省管轄)庫倫旗奈林稿公社前勿力布格先後發掘了4座遼代墓...
地理位置 出土文物 歷史意義 庫倫遼墓壁畫 遼代陵墓分布 -
渤泥國王墓
浡泥國王墓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安德門外石子崗烏龜山南麓,為15世紀初浡泥(今汶萊)國王(蘇丹)麻那惹加那之墓,是中國現存僅有的兩處國外帝王墓之一,全國重點...
歷史沿革 陵墓規格 墓地尋蹤 陵墓碑文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