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三弦[中國傳統彈撥樂器]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傳統彈撥樂器 ,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類似三弦的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於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
起源 現代的三弦 高音三弦 構造 種類 -
彝族三弦
彝族小三弦,是彝族彈撥弦鳴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區。彝族三弦構造獨特,與漢族三弦風格迥異。琴鼓呈筒形...
彝族三弦簡介 樂器傳說 樂器介紹 形制結構 演奏方法 -
三弦書
三弦書又稱鉸子書、腿板書,是形成於河南南陽的一種較為古老的傳統說唱藝術,已有250多年歷史,因用三弦、鉸子(小銅鈸)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為本地四大曲種...
三弦書簡介 三流派風格 結構與伴奏 三弦書的表演 -
大三弦
大三弦,是蒙古、滿、漢等族彈撥弦鳴樂器。因張三條琴弦而得名。蒙古語曾稱胡兀不兒,今稱修打拉古,意為弦子。 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
彝族舞蹈 創始 清代彈唱名家 形狀做工 改進 -
傈僳三弦
傈僳三弦是一種彈撥弦鳴樂器,是傈僳族、景頗族特有的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形制和雲南其他民族的三弦相似。著名的三弦樂曲有《硬調》、《山歌...
傈僳三弦 起源 -
彝族大三弦舞
彝族大三弦彝族大三弦,是彝族彈撥弦鳴樂器。彝語稱二合亞莫、三弦亞莫、達達。彝語“二合”為三弦、“亞莫”為大,直譯為大三弦。
信息 簡介 入選理由 傳統歷史 彝族大三弦舞 -
小三弦
小三弦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淵源 悠長。由 於各民 族文化生活習俗和地域 環境的差 異,近千年來,無論從用材和 外觀的制 作,還是在音...
簡介 形狀構造 淵源和地位 -
苗族三弦
苗族三弦,苗族彈撥弦鳴樂器。苗語稱三線。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等滇、桂、黔三省交界的廣大苗族地區。。
介紹 其它 -
壯族三弦
壯族彈撥弦鳴樂器。形制與漢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於壯族八音合奏或為壯劇及說唱伴奏,深受壯族人民喜愛。
壯族三弦 其它 -
鄖西三弦
鄖西三弦,也叫“曲子”。曲藝曲種。以三弦為主要樂器。
簡介 起源 起源 表現形式 唱詞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