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初建
三家村清真寺始建於明朝中葉。
修繕重建
其中經過多次重建和擴建,1914年重建禮拜殿,1977年擴建,最後一次擴建是1997年,1998年竣工。
規模建制
約占地12畝,大殿為中西結合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共兩層,能容納1200多人同時做禮拜,大殿東面有一座中國傳統古典式的宣禮樓。
三家村清真寺是巍山縣內僅次於回輝登和小圍埂之後的較大的清真寺之一,寺內設有阿文學校,在職阿訇數十人。該村宗教根底深厚,經堂教育長期不斷,“文革”以前畢業學生不計其數,自“文革”後共畢業了十一個班,近三百名學生。三家村清真寺在歷代學者、阿訇的帶領下,特別在馬自美、馬明龍、馬世珍、馬德臣、馬孝章、馬恆章等老學者、老阿訇的帶領下,經堂教育一直辦得如火如荼。還有馬紹周、馬紹武教親出資,建立“惠光教育基金”,在惠光國小創辦兒童阿語班,聘請年輕教師,採用新式教材,實行電化教學,培養新型的阿語人材,目前有國小6個班和學前班3個班,已畢業班級數十個,在巍山的阿語教學中邁出了嶄新的一步,並以兒童阿語教學轟動全滇,為其他村寨樹立了榜樣。
地理交通
三家村清真寺始建於明朝中葉。
其它相關
三家村清真寺在馬恆章、張學勝、馬力祥、馬全德等新老阿訇的倡導下,不斷的進行“遵經革俗”,摒棄了許多與教門不符的“惡習”,在當地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同時配合地方黨委政府發展經濟。三家村清真寺先後被州縣有關部門評為“縣級模範清真寺”、“州級模範清真寺”和“捐資助學單位”。三家村也是巍山留學生較多的回族村寨,有馬本令、馬雪平、馬潤豐等幾位年輕阿訇在沙烏地阿拉伯麥地那大學留學,大部分已經學成回國,現在各地任教。
“山山出俊鳥,處處有能人”,三家村正以嶄新的姿態,從容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不斷地發展經濟和振興教門,為國家、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家村歷代名人錄:
馬宗孟,明萬曆乙卯科舉人;
馬浩、馬負圖,明中期貢生;
馬彥章,清監生;
馬奎鰲,清乾隆壬子科武舉;
馬秉文,天方學人,精通中阿文化;
馬奎元,杜文秀大理義軍大將軍;
馬騰蛟,經學阿訇,念法超眾,杜文秀帥學師傅,一說為巍山小五茂林人;
馬孝章,當代經學阿訇,一代經師,著名書法家。
巍山縣永建鎮三家村位於巍山縣永建壩子南端,關巍公路東側,北據大理市二十餘公里,南離巍山縣城二十公里,環山繞水,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村中有三家村河穿過,與大圍埂、河底街、馬米廠、三旗廠等村寨相鄰。
三家村原名賽家村,是元朝雲南平章政事瞻思丁·賽典赤第五子馬速忽的後裔,明朝中葉由大、小圍埂賽、石兩家馬遷移出來,一支分為三家而成,後又有其他姓從外地遷來。“丙辰事件”以前,全村人丁興旺,教門興盛。在杜文秀起義失敗後,全村三千五百多人口被殺殆盡,後有三家人回歸落籍,故名為三家村,另外還有很多外地遷入者在此落籍。通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全村共有三百六十多戶一千六百多人,三家村以馬為主姓,此外還有杜、沙、王、張、姚、商、陳、蔡等姓,全村都是回族,信奉伊斯蘭,大多屬格迪目,遵從大伊瑪目艾布赫尼發的主張,有少數屬“賽萊菲耶”。
三家村是巍山縣境內知名的回族大村,也是教門辦得較好的村寨之一,全村共有阿訇200餘人,哈吉近百人。清朝中期就開辦高級班,出現過著名經師馬騰蛟阿訇(馬騰蛟阿訇念法超眾,後來成為杜文秀帥學師傅)、馬平安阿訇、馬自美阿訇和著名經師、雲南著名的阿文書法家馬孝章阿訇。另外,馬恆章、張學勝、馬力祥等阿訇也是名震全巍。更有馬孝章老阿訇刻印的經書,親筆書寫的中堂、對子流遍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