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通電設施老化,危及人畜生命安全。 2.公路太差,造成交通不便。 3.教育設施建設滯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利用荒山荒地發展蠶桑種植和竹子種植。 2.增加養殖業的發展規模,培育一批養殖能手和只有專業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9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廣播方式公開。
村情概況
有耕地90畝,其中人均耕地0.4畝;有林地103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31人,其中農業人口231人,勞動力1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2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村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0畝(其中:田43畝,地47畝),人均耕地0.4畝,主要種植玉米、雜糧等作物;擁有林地10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29畝,主要種植桉樹、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荒山荒地250畝,其他面積9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8戶通自來水。有58戶通電,有5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7.93%和87.9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分別占總數的72.41%和51.7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2輛,機車4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畝,有效灌溉率為47.78%。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7.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9.8萬元,占總收入的78.21%;畜牧業收入23.5萬元,占總收入的18.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8頭,肉牛4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78%;第二、三產業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1.8%;工資性收入5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人(占勞動力的46.2%),在省內務工54人,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市。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半夏、桉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8戶,共鄉村人口231人,其中男性113人,女性118人。其中農業人口231人,勞動力14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3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6.96%;享受低保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