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三官廟
北京市三官廟位於北京市通州鎮西大街東口路西海北沿29、30號,小型寺廟,為西城區保護文物。
歷史沿革
明建,稱“三官廟”,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進。山門3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次間後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間。東西配殿各3間,硬山合瓦元寶頂,次間前吞廊,如意石階3級。後院正殿前,設青沙岩制浮雕龍紋圓形花壇一座,直徑2.35米,邊寬0.41米,由數塊拼砌而成。民國年間重修。也叫三元廟。三官也就是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他們的生日分別為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是、下元十月十五日。歷代帝王對三官都非常推崇,並規定了一些禁忌。唐代規定在三元大帝誕辰的三元節,各斷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到了宋代,還規定在三元節禁止對死囚犯人的審訊和處決。因為有這個三官廟,東關一帶也被稱做三官廟。
三官的介紹
三官廟也叫三元廟。三官也就是上元一品九氣天官----賜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氣地官----赦罪清虛大帝;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大帝。他們的生日分別為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是、下元十月十五日。歷代帝王對三官都非常推崇,並規定了一些禁忌。唐代規定在三元大帝誕辰的三元節,各斷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到了宋代,還規定在三元節禁止對死囚犯人的審訊和處決。
三元大帝中。天官賜福是最為人們熟悉的。過年時買一張“天官賜福”年畫貼在牆上作為裝飾。畫上的天官雍容華貴,三綹長須,面容慈祥,紅袍玉帶,手持如意。攜帶的五個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象徵著多福長壽,為人們所喜愛。
希望天官能夠賜福百姓,這也許就是老百姓在這裡建三官廟的原因,也正因為有了這個三官廟,東關這一帶被稱做了三官廟,一直沿用到現在。
膠州三官廟村
村莊由來
膠州三官廟村以廟得名。據《紀氏族譜》記載,紀氏始遷祖紀元,於明永樂2年(1405)由青州遷移,來到膠治西南三里許,墾田業農。後生齒日繁,成為村落,建三官廟,稱紀家廟。(目前本村有張姓、萬姓、紀姓、王姓、劉姓、修性、蘭性、李姓等幾大性) 清武功將軍趙涵吉於道光12年(1833)重修三官廟,名聲大振,遂改紀家廟為三官廟。沿用至今。
經濟狀況
三官廟村地處三里河、雲溪河沖積平原西部,西高東低,土質屬沙質棕色壤土,鬆軟保墒,肥沃異常,適宜於小麥、玉米、大豆等各種作物的生長。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以農業生產為主,生產大隊在大力抓好小麥、玉米、高粱等高產作物的同時,大面積種植大白菜、蘿蔔等蔬菜,以增加集體收入。社員的零花錢,除集體分配外,主要靠自留地小菜園補貼。改革開放後,土地承包到戶,社員除種足夠自己吃和應交公糧的糧食作物外,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尤其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發展蔬菜大棚種植以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供應膠城市場,因此,村民逐漸富裕起來。
三官廟村歷屆黨支部,都能利用距膠城近的優勢,在抓好農業的同時,努力抓好工副業生產。1961——1975年,由本村創建了青島裝卸隊,赴青開展裝卸業務,為集體創收。1975——1987年,除發展壯大了青島裝卸隊外,還創建了村橡膠廠,壯大了集體經濟。1987——2004年,抓住機遇,搞好招商引資,先後引進“東成元有限公司”、“青島丕承電子有限公司”、“青島天元皮革製品有限公司”和“青島信永印花有限公司”、“中日合資地之源環境科技,五家韓資企業;引進青島海風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等內資企業。這些內外資企業為村集體創造了二百多萬元的財富,因此有財力為集體辦實事,辦好事。在這期間,硬化了全村的道路,免費為村民拉上自來水,沿東街建商業網點房60家。 三官廟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村東是梧州路,村前是北京路,村後是揚州路,西臨南關工業園,各種建設用去大量土地,現全村僅剩175畝土地,人均耕地只有0.16畝。現任黨支部和村委會,針對這一實際,除協助抓好以前引進的內外資企業外,又引進“環宇加油站”、“科信達鋼結構有限公司”、“繽繽服裝有限公司”、“九龍大酒店”、青島福德服裝有限公司、青島恆祥駕校、青島寶運來農資公司11家內資企業,並積極鼓勵支持小五金、小餐飲、小百貨等60多家個體企業,增加了集體收入,擴大了稅收來源。現在村集體年收入3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6000元。
社會事業
三官廟村,自紀氏立村始,就注重以耕讀教子孫,因此,學館從未間斷過。民國晚期,本村文士金耀譜設館收徒近20人,湧現出張文杰等一批能文善寫之仕,他待徒弟寬厚仁慈,諄諄教誨,甚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解放後1949年春復學,為教學方便,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不同的國小就讀。當時的初國小生,有的到苗家村,有的到趙家小莊,有的到城子國小上學。1966年村里辦了民辦國小,四年級以下的學生可以在本村就讀。1987年與丁家莊、城子等10個村集資在村前修建了當時全縣最高標準的完全國小,共18個班,53個教師,800個學生。1968年村里創辦了幼稚園(當時叫育紅班),現在全村幼兒入園率100%,中國小入學率100%,大學本、專畢業生近百人,中專畢業生近百人。
特產農作物
三官廟村由於地處三里河、雲溪河沖積平原西部,西高東低,土質屬沙質棕色壤土,鬆軟保墒,肥沃異常,除適宜於小麥、玉米、大豆等各種作物的生長外,本村村南土地特別適合種植大白菜(三里河流域屬“膠白”優良種植區),由於本村屬硬水地(俗稱懶水地)對菠菜的種植十分有優勢所以三官廟的“懶水菠菜”十分有名。
山東省慶雲縣三官廟
三官廟亦稱三元廟位於山東省慶雲縣城東南15公里,大店村東頭。據傳:西晉所建,清康熙二十八年重修。廟宇宏大壯觀,大殿周圍方圓約60餘米。供奉三元神像,即“天官”張角正月十五日生,為“上元”。“地官”張魯七月十五日生,為“中元”。“水官”張修“十月十五日生,為“下元”。1929年廟被扒。
山東省淄博市三官廟
三官廟位於池上鎮戴家村東端兩溪交匯處。所謂“三官廟”,說法不一,但就民間傳說,大多傾向於天、地、水,又有關帝之說。該廟大約建成於乾隆年間,呈東西走向,分為東殿、北二殿共三殿。起初,殿內群神端坐,明目慈眉,香火極盛。在當地還流傳著許多美麗神奇的傳說:三國時期,關雲長在曹操手下當差。一次,曹操試其民間意向,與關羽裝神於廟會之中,結果,老百姓簞食壺漿,傾籃中食物,以饗關公愛民之意。關公因此深受感動,為謝民意,決意修德為神,將來普救民生,造福百姓。當地老百姓以此為偶像,修此三官廟,求關公顯聖,普渡眾生。
清代光緒年間,戴家村有一名士,名喚戴法唐,三代世居該村,屢受水災之苦。一到夏天,大雨過後,洪水如猛獸般從雁門山溝傾瀉下來,良田被淹,房屋被毀,老人兒童死於非命。一天,他做了個怪夢:夢見一道士,童顏白髮,紅光滿面來到家中,手捋鬍鬚,哈哈大笑,言道:若要相安無事,莫讓三官見雨言畢飄然而去,不見蹤跡。戴法唐如夢方醒,立誓就是傾家蕩產,也要修繕該廟。適逢西坡名士李盛遠倡議修葺該廟,於是在兩人的帶動下。把該廟進行了擴修。自此,該村百姓世代百年,雖居河邊,卻不曾再受洪水之苦。至於傳說是否有據,尚且不去考證,但該村集資修葺三大殿,卻是史實。有立碑碑文為證。
更為神奇的是,該廟建築成功之後,大小水災不計其數,而該廟直對河流中心,洪水至此必繞開此廟,轉向西流,真是奇怪得很,此非龍王廟,惡水也避之。但確實是事實。沿河心漸上,一條樹木遮蔭下的小路直達廟門,真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幽靜美。整座廟宇由三大殿組成,分北二殿,東一殿。其建築風格典型表現了中國古代寺廟建築之技巧與精妙,富有氣勢。殿頂高三尺,兩端翹起,宛如鷹翅;中間砌有一獅,獅的兩邊各有一條巨龍,相向昂首,與獅共舞,靜心聽之,隱約傳來獅吼龍吟之聲;殿頂兩側擋潲上面,各塑有巨龍,其姿態扶搖直上,猶如潛龍騰淵,神韻無比,蔚為壯觀。加之正門、桂子周圍上的畫龍,整個一派龍獅群舞的壯觀場面。
這座古廟,以它精美的建築風格,靈驗的神奇故事而在當地頗有名氣。據九旬老人講,當年,有幾個道士主持廟內事務,每年大小傳統節日,香火不斷,十分火暴,木魚聲聲,經韻琅琅,香菸繚繞。如今,這座古廟除了那斑駁的殿身,孤零的雲柏之外,佛身、神像、壁畫、廟門、神案、香爐、柱龍等已毫無蹤跡,不留半點殘留遺物。據老人講,此情此景已半個世紀,這座古廟已經歷了用做學校、倉庫、村委等多種用途的歷史。如今,那些善男信女們在節日裡或是祈福於神靈賜福保佑的時候,只好伏在廟院地上,對著緊鎖的大門而無一神一佛的三官廟憑空祈禱,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縱然三官難以賜福現代臣民,可是,保護文物古蹟、弘揚古代文化,我們一代代後人的責任和義務任重道遠。
山西省新絳縣三官廟
三官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地址:新絳縣縣城內韓家巷西口俗稱葫蘆廟。據廟內彩塑主像胸中木柱上紀年,該廟為元至正元年(1341年)創建,明清均有修葺。現僅存獻殿和正殿,為元代所建。
廟坐東朝西,兩建築緊密相連。獻殿面闊一間,進深二間,平面呈方型,屋頂為十字歇山頂,正面設六扇板門。斗栱四鋪作單下昂,螞炸形耍頭。井口枋上置四鋪作單抄出45度斜拱,其上承平梁,正中部設垂蓮柱。正殿面闊二間,進深三間,斗栱四鋪作單下昂,單檐懸山頂。兩山為五花山牆。諸神將、侍女等彩色泥塑像十一尊,與建築同期。廟記憶體清代重修碑二通。
河南省駐馬店市三官廟村
此地的三官廟是一個村,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距縣城18公里,一路順遂嵖公路即可到達。相傳清初之時,此地在方圓五十里是管轄地,有三個行政機構,當然有三位行政官,他們為官清正,為人正派,常常因為把自己家的衣物送給那些食不果腹衣不折身的窮人家,而自己卻餓著肚子。百姓們深深的被他們感動,等到死後,就為他們建造了一座廟,取名:三官廟如今的三官廟已經是擁有三千三百戶人家的大村子了,它三面環山,在村子於後山之間有一個水壩,之中常常能見到各種淡水魚在水中嬉鬧。前面僅靠牟莊村,與之只有一溝之隔恍若一村。它地位優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人傑地靈,特華天寶,各種條件得天獨厚,村民們積極發展民營經濟,紛紛建立自己的養豬基地,科學養殖已經使他們紛紛走上了小康之路。如今再去三官廟,已經是:瓷瓦白樓行行立滿耳汽笛聲聲鳴啦。
沂源三官廟
沂源縣悅莊鎮下龍巷村三官廟,坐落於下龍巷村村東沂河岸邊,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廟宇。根據現存碑文記載,明朝天啟年間曾經重修過。據民間傳說,是少昊黃帝的老家。始建追溯到沒有文字記載的世界太古。東方美麗的傳說,禹王治理水災後,沂河兩岸風調雨順,日麗茂盛,河邊兒女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福澤千世萬載。為了紀念禹王用斧開闢沂河的偉業,人民在太古三皇茅草屋正堂修建了三官廟——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既是堯舜禹。還有一說,是黃古三官(天皇、地皇、人皇)就是天、地、人官伏羲燧人神農。三官廟東堂是龍王。西堂是藥王泰皇太醫泰山奶奶。背堂是觀音菩薩。後堂是玉皇大帝。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三官廟鄉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南部,於中牟縣、尉氏縣、新鄭市交界處!屬中牟縣管轄!距新鄭國際機場不足15公里擁有人口超過7萬!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必經之地!107新國道即將開工!102省道從中穿插而過!新鄭國際機場擴建之後將成為交通要地!
山東省膠南市靈山衛鎮朱戈莊塋山三官廟
位於朱戈莊北面塋山之上,相傳有很多神話傳說,可惜此廟已不復存在。但山上巨石上三官廟三個大字依稀可見,並且還有一座指揮台,有石鑿寶座一個,居高臨下下面地勢非常平坦,並且四周有碗口大的石洞。據說是插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