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三奠子·留襄州①
上楚山②高處,回望襄州。興廢事,古今愁。草封諸葛廟,煙鎖仲宣樓③。英雄骨,繁華夢,幾荒邱。雁橫別浦,鷗戲芳洲。花又老,水空流。昔人何處在?倦客若為留?習池飲④,龐陂釣⑤,鹿門⑥游。
作品注釋
①襄州:東漢時為襄陽郡,西魏時置襄州,宋時為襄陽府,舊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漢江南岸。
②楚山:襄州為古代楚國屬地,故附近之山稱為楚山。
③仲宣樓:東漢末年文學家王粲,字仲宣,因避時亂到襄陽依附荊州刺史劉表,於此時曾作著名的《登樓賦》,後人為紀念他,在襄陽修建了一座仲宣樓,樓已無存。
④習池:在襄陽城南,為襄陽侯習郁養魚處,晉將山簡鎮襄陽時,常來此飲宴,“習池飲”,即指此。
⑤龐陂釣:龐指東漢末年襄陽高士龐公,躬耕峴山。峴山面臨漢江,龐公曾垂釣於此。
⑥鹿門:山名,在襄陽南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家鄉。
作品鑑賞
此詞是作者留居襄州時登臨懷古之作。上片起首先寫登山所見,登上楚山,很自然地就看見了山下的襄州。作者觸景生情,又聯想到曾在襄州發生過的歷史風雲、興廢大事,及許多著名人物及他們的經歷和業績。城西諸葛亮隱居的隆中,已被荒草封門,而為王粲修建的仲宣樓,也是煙霧迷茫,不知去向。那些英雄人物煊赫一時,英雄業績令人佩服,但終於如一夢人生,還是埋骨荒丘,只留下許多令人惆悵的古今之愁,引人感慨不已。
下片首二句“雁橫別浦,鷗戲芳洲”寫眼前之景。作者從歷史的煙霧中又回到現實里,眼前是大雁飛過南浦,鷗鳥戲嬉於芳洲。秋景本來頗具生機,但沉重的歷史感、滄桑感,使作者思緒又回到對歷史和人生的觀照上。“花又老,水空流”,“花老”即花增歲月亦枯萎老去,時間如流水一般白白逝去,而昔時叱宅風雲的英雄豪傑卻早已看不到了,只留下許多遺憾與後世之人,包括自稱倦客的作者。他問自己,既然是厭倦宦途的天涯倦客,還有什麼必要留在襄州呢?到此作者情緒已到低谷。但結尾又振起,歇拍三句,羨慕前賢的超脫與高雅,他要留在這裡,表示他已經站到一個新的視角來審視這裡的一切,得出了一種全新的結論,即超越自己也超越前人。
前面是對歷史和人生的慨嘆,結尾振起,又隱含著濃濃的豪氣,頗有氣勢。
作者簡介
高憲(?—1213),字仲常,遼東(今遼寧遼河以東地區)人。天資聰穎,博學強記。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登進士乙科,為博州(今山東聊城一帶)防禦判官。衛紹王崇慶元年(1213)十二月,蒙古軍破東京(今遼寧遼陽),沒於兵間。存詞二首,見《中州樂府》,悲歌慷慨,筆勢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