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一戰前德奧意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一戰前德奧意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基本信息

德奧意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這個同盟條約與德奧同盟、三皇同盟同時存在,成為俾斯麥同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俄國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英國協調了與法國和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協約,最後形成了三國協約。義大利改善了同法國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為自身利益,望風使舵,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定,1915年5月義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瓦解。

《三國同盟條約》

三國同盟[一戰前德奧意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一戰前德奧意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條約主要內容:

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一戰

20世紀初,歐洲出現兩個對抗的軍事集團,一個是由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另一個是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這兩個軍事集團拚命在擴軍備戰。它們的爭奪焦點是巴爾幹半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開槍打死,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於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總動員,準備出兵支援塞爾維亞。德國以此為藉口,於8月1日對俄宣戰,8月3日,德國又以法國飛機入侵為藉口,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宣戰。就這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的兩個軍事集團開始戰爭。德、奧、意組成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