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彩蓮船

三台彩蓮船

彩蓮船是一種民俗舞蹈。表演形式優美、活潑,有說有唱,載歌載舞,是由一名划船太公,一名挎道具彩船的駕船女,一名醜婆,二至四名幫船女,五至七人載歌載舞表演的民間船舞。

基本信息

彩蓮船

“彩蓮船”流傳於三台廣大地區,系每年春節和正月十五玩燈時最常見的一種歌舞形式。屬於民間船舞。

“彩蓮船”的表演形式優美、活潑,有說有唱,載歌載舞,是由一名划船太公,一名挎道具彩船的駕船女,一名醜婆,二至四名幫船女,五至七人載歌載舞表演的民間船舞。表演時打擊樂與歌唱交錯進行,相互烘托。一般先“打場子”,然後“繞∞字”、“龍擺尾”、“祈四方“。舞步輕盈、節奏歡快,如同江上引舟、水中游。它用模擬的手法表現船兒在水上運行的過程,或“平水慢劃”、或“穿浪過灘”。中間穿插太公與醜婆的誇張表演,插科打諢,風趣挑逗,增添了表演的喜劇情趣。舞一陣,唱一陣,歌舞交融,聲情並茂。曲調以當地的民歌、小曲或花鼓子為主,內容有拜年敬賀祝語,有地方小戲和生活故事。角色舞蹈動作駕船女有水上漂船、踏步搖船、前後踢步、彩船臥灘等;太公有圓場划槳、退步撐槳、向前撐槳、推槳前跑、原地盪槳、平轉繞槳、小跳撐船、下水搬石、雙手扒沙、用背扛船、用肩頂船等;醜婆有顫步聳肩、小跑退步、左右擺胯、踏步拍肩等;幫船女有退步繞臂、前進繞臂、雙手盪槳、原地甩紗、甩紗扭跳、雙手翻浪、跪地拋紗等。

特色

伴奏鑼鼓段和歌唱穿插,鑼鼓段有《短板》、《二板》及無名鼓段共8種使用的民歌或花鼓調有《巴山高來漢江寬》、《過去的事兒不提它》、《小小船兒跑的歡》、《花鼓子越唱越開懷》等。

彩蓮船造型精緻,形式多樣,色彩斑斕,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工藝製作造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