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天之涯海之角)

三亞(天之涯海之角)

《三亞(天之涯海之角)》是200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家國。主要介紹了三亞的風景、人文、滴露、旅遊資源等。

內容介紹

三亞(天之涯海之角) 三亞(天之涯海之角)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證三亞落筆洞一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沿海一帶還發現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時期設定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現在相關景點都有雕像以示紀念。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總人口45.6萬(城區人口13萬人),其中黎族17.3萬人,苗族0.3萬人,回族0,6萬人。各民族勤勞智慧,能歌善舞,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少數民族仍保其特有的文化和風俗。濃郁的鄉土氣息,多姿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藝術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探訪。

悠久的歷史和多民族聚居鑄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也孕育了極有濃郁鄉土風情的工藝精華、宗教文化。傳統的風俗與文化生活令人怦然心動。三亞文化藝術有神話傳說、民間舞蹈、民族音樂、雕塑、園林、宗教、工藝品等等。體裁多樣,形式各異,美化了三亞,精裝了三亞,使遊客們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黎苗歌舞是三亞舞蹈藝術的代表,其舞姿提煉於狩獵耕作基本動作,其旋律提煉於民間傳統歌謠。每逢豐收,新春佳節,"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約而同,攜妻帶子,來到村寨開闊之地燃起火把,敲響銅鑼,舞起"打鹿舞"、"鹿回頭"、"椰殼舞"等歡慶舞蹈,自娛自樂,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評為全國優秀舞蹈節目,並被定為全國少數民族保留舞蹈之一。

姿態各異的椰工藝品、貝雕工藝品及各種海洋動物標本、蝴蝶標本,是三亞新近崛起于海南旅遊商品市場的工藝美術新品種。民間藝人利用椰殼資源,攝取生活中的神話傳說為表現體裁精心雕刻,再現生活。

三亞的民間編織歷史悠久,揚名海內外。大體可分為:布織和竹織。

布織主要以黎族織綿為代表,圖案精美,色彩斑斕。有毯、布巾、腰帶、頭蓋、背包、裙等各種款式;民間竹織以山間竹子為材料,經劈刮、刷亮等複雜工序,製成品種齊全、觀賞實用皆宜的竹器工藝美術品。

天之涯,海之角,千里迢迢路茫茫,“同是天涯淪落人”讓多少謫官貶臣淒楚悲滄,淚灑天涯路。可今日的三亞已非昨日的天涯,“萬丈炎荒無覓處,花映天涯海角新”。三亞以其山海奇觀、陽光沙灘、椰風海韻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這座總面積 1919平方公里、人口 44. 5萬、聚居著黎、苗、回等少數民族的濱海旅遊城市,宛如一顆美麗的浮珠鑲嵌在南海碧波之中……

當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三亞這片熱土依然綠意盎然,暖風襲人。“海外風光別一家,四時楊柳四時花。寒來暑往無人會,只看桃行紀歲華”。明朝瓊州知府方向的這首詩描寫三亞四季如春、風景秀麗的獨特自然景觀,已被人們廣為流傳。這裡集中了陽光、海水、沙灘、空氣、森林、動物、溫泉、岩洞、風情和田園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並形成了山、城、沙、海、港自然結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觀。到處可見山巒翠綠。碧波環抱、椰林掩映,呈現著一派旖旎的熱帶海濱風光,置身其中,猶如仙家境地。聞名中外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天下第一灣”亞龍灣,享有“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的美譽。日間看雲觀潮、縱情碧波,夜裡聽濤入眠、夢系蓬萊的大東海,沙平水暖,是冬泳勝地。鹿回頭山頂公園上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訴說著黎家獵手和鹿女的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被國外遊客稱為“北覽萬里長城,南遊天涯海角”的天涯海角風景區,巨石突幾,驚濤拍岸。以“縹緲雲天外,海際樹千帆”而著稱的海山奇觀旅遊區。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南山文化旅遊區。古崖州城、伊斯蘭古墓群、羊欄清真寺……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讓遊人撫古思悠,駐足留連留戀。玩海面、住海邊、吃海鮮,充分展示了這座濱海旅遊城的特色。寬闊潔白的沙灘、清澈湛藍的海水、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三亞成為日光浴、潛水、帆板和沙灘體育活動的最佳去處。賓館酒店鱗次櫛比,凱萊度假酒店、南中國海大酒店、珠江花園酒店等傍海而立,占盡海水沙灘、陽光空氣之優勢,東方大酒店、三亞國際大酒店等則身居鬧市,爭得便客之利。生猛海鮮都是現撈現做,令遊人大快朵頤。在濱海路一帶的裝飾別致的海鮮店,遊人頭頂澄澈藍天,身沐習習椰風,坐看漁帆點點,品嘗美味海鮮,旅途又平添了一番情趣。

漫步街頭,隨處可見各種熱帶佳果、熱帶海產乾品和琳琅滿目的貝雕、椰雕等旅遊工藝品。“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是古人對瓊崖遠離中原的慨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