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集異門論十七卷二頁云: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知法,二、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自知,六、不知眾,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舍相等。是名不知時。不知量者:謂不了知種種分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啖,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分量。是名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舍、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眾者:謂不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是名不知眾。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相關詞條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的一部分節錄,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與佛的兩番問答。初次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二次問答...
經典原文 宣化解釋 觀音讚頌 寶靜講錄 流行地域 -
妙法禪院
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當斯時,齊齊哈爾市妙法禪院,亦不甘沉寂,上追祖德興教之遺風,下思眾生沉淪之難苦,在玄義法師的引領下,廣行慈悲喜舍之道路,作如...
禪院介紹 禪院特點 -
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
歷史淵源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各品大意 全文節選 -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
歷史淵源 全文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二門六段 -
佛七
設立道場以七天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彌陀佛,則稱念佛七,若念觀世音菩薩,則稱觀音七,若禪坐,則稱禪七,此外還有楞嚴七、大悲七等等說法,可以統稱佛七
介紹 念佛須知 -
機緣品第七
《機緣品第七》出自唐代惠能的《六祖壇經》。這一品,主要闡述了惠能點化追求覺悟而尚有滯礙的僧眾,是一段段的小故事。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作品出處 -
大乘非佛說
大乘非佛說,起自部派佛教後期,大乘佛教經典開始流行時。傳統的上座部佛教部派,不承認這些經典的地位,認為這些經典皆非釋迦牟尼佛所說,對這些大乘教經的權威性...
起源 早期記載 正反見解 論證 事件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譯文(原文見《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姚秦三藏...實導的兩種日文譯本(1935、1940、依梵本翻譯)。妙法蓮華經...
主要宣說 流行地域 注釋譯文 詳細介紹 觀音菩薩 -
陸遜營燒七百里
陸遜營燒七百里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戰例,此戰之後,蜀國再沒有攻打東吳。
簡介 歷史記載 典故 評價